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828155655.png

未标题-1.jpg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扶贫无所求,助困不言谢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20/07/27    

——记汤山分会会长陈桂英

  今年68岁的陈桂英原是汤山街道正处级领导干部。2007年4月转员后任汤山分会副会长,2012年7月接任汤山分会会长。在扶贫开发、老区建设的岗位上已有13个年头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工作热心、精心、耐心、细心、创新,是领导的好助手,群众的好大姐,扶贫助困的好党员。

为扶贫,筹善款

  陈桂英自2010年前任会长退休后,负责汤山分会工作。接手后她更加感到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的重要性,深知要做好工作离不开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唤鸡还需一把米”。为此,她将自己为扶贫筹款的想法在向区扶贫“两会”汇报得到认可鼓励后,一同向街道党工委书记汇报设想打算。街道党工委书记于茂高当即拍板率先资助10万元,并要求设立专户,专款专用。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和区“两会”的领导一道亲赴多个在汤山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的单位和部门以及汤山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单位,主动汇报扶贫开发工作,积极寻求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真心扶贫事能成。通过大家的支持和努力,此项工作一次性筹集善款62万元。在全市扶贫“两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市“两会”于当年10月在汤山分会召开 现场推进会,江宁全区各分会也纷纷参照汤山分会的经验做法,大力筹集扶贫资金。此后的十多年里,她坚持好的做法,积极创新,在热心扶贫助困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共筹得扶贫资金200多万元。

为扶贫,乐捐款

  在汤山陈桂英是出了名的大善人。她每年看望病人及困难户的慰问金都要上万元,担任分会会长后更是如此。2019年9.9共募活动中,她带头认捐2000元,并动员家人和分会其他人员参与捐赠,同时还发动党员干部及扶贫志愿者踊跃捐款。三天捐款总数达到5万元,在全区名列前茅。

  今年新冠疫情突袭,为抗击疫情,她积极响应省、市、区扶贫“三会”的捐款倡议,在争取街道党工委的支持后,在不宜集中开会的特殊情况下,她通过微信、手机等平台,号召村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除本人捐赠4130元之外,还带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及广大志愿者551人,共筹得善款60761元,在全区数一数二。此外,她还带上2万多元的米、油等物品,慰问值守在抗疫一线的防控人员。她动员汤山企业家孙锦平为抗击疫情捐赠价值2万多元的口罩、消毒液等物品。感谢他们众志成城守护平安。这些年,仅她个人捐资助学的学生就有约30人,金额达3万多元。

为扶贫,善用人

  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为了做好扶贫工作,陈桂英向党工委提出了配备助手的想法,得到了组织上的支持。她精心挑选了一名副会长,一名秘书长和两名副秘书长,分会驻会人员在全区“三会”系统中是最多的。虽有了人手,但要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焕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就需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了。她的做法是“带头”“关心”“信任”。这个群体中,她年龄较大,又是女同志,但她走访、调研慰问困难群体事事走在前面,身体力行,做出榜样。

  分会其他同志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如果遇到困难她都十分重视,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4个助手都和她有相同相近的工作经历,更有一颗相同的关爱之心。副会长李春萍做过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担任组织委员等工作,情况熟悉,人脉较好,很接地气,深得民意,工作认真,不辞辛劳。两位副秘书长担任过中学校长、文卫助理,对助学、助医很有感情。陈桂英用其所长,放手放心,做到“块块板子上水”“根根绳子得劲”。每次捐款慰问他们都紧随其后,正如她所言,都是退休的人了,还在一起工作,又没有报酬,有的是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由于大家认知一致,分会工作有声有色,在连续十多年的全区“三会”年度考核中,连年夺得特等奖。

为扶贫,动真情

  十三年的分会工作,建档立卡,走访了解,访贫问苦,陈桂英对村情民意、所需所盼都有一个基本的把握。要做到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贫,做知心朋友,察真实民情是搞好扶贫帮困的前提条件。

  杨磊是龙尚社区的青年农民,看到别人种植草莓致了富,动了心,自己到作厂社区租用几亩田地种植草莓。由于光有热情缺乏技术,困难接踵而至。陈桂英了解情况后,通过区“三会”帮他聘请了市臧国诚教授专程到田里现场指导。分会还为他购置了一台电脑,帮他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市场行情,助其改富有门。第二年,杨磊还在全区“三会”系统助困会议上介绍经验,表达谢意。严学锁是上峰阜东社区民生合作社社长,是原来上峰分会帮助创办成长起来的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汤山、上峰两个镇合并后成立汤山街道。陈桂英担任会长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帮助。2018年乡村环境整治中,严学锁响应政府号召,关停了养猪场,在合作社移址转产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既有项目的选择,也有场地租赁等矛盾困难,作为分会联系帮扶的合作社,陈桂英通过街道、区“三会”、社区从中协调处理,在资金帮扶上,她又通过区“三会”的扶贫基金,贴息贷款100万元,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严学锁创办的雷岗头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多种经营,特色经营,并与众彩物流市场协议销售,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每每谈起合作社的成长发展,严学锁很自然的要将陈桂英夸奖感谢一番。

  龙尚社区蒋明忠下肢不便。曾在汤山福利企业上班,现在还享受民政低保政策及残疾人补助。但他不愿躺着吃低保,也想自己做点事,挣点钱,少给政府添麻烦。于是到侯家塘租了门面开了小店,为家庭补贴补贴。但因本少利薄,起色不大。陈桂英了解后,多次上门交谈,并陪同区扶贫“三会”实地了解情况,争取到了扶贫创业基金3万元的补贴,助其致富。

  陈桂英是人们心中的大好人、大善人,但是每逢评选先进时,她总是礼让他人,从不计较名利。今年区里评选最美扶贫志愿者,分会推荐了三名,依然没有她自己。问其原因,她笑着说,我是扶贫分会的会长,做好我的工作是应该的,表彰他人,激励更多的人参与扶贫是应该的,也是我们所期所盼的。


江宁区“三会”  刘广亮

2020年7月23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
苏ICP备2023055283号-1

关注


gh_d5bf5e97c38c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