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会首页
三会概况
文件通知
资讯动态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
专项公示
经验交流
爱心企业
牵线搭桥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动态
/ 本地资讯
坚持科技与产业有效对接 促进水产养殖业增产增效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21/08/13
今年以来,浦口区扶贫“三会”牵头组织浦口区慈善总会、南京螯龙研究院联手出资36万元,其中区扶贫“三会”和区慈善总会各出资15万元,南京螯龙研究院出资6万元,向淮安市淮安区博里镇三元村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免费提供8000斤优质科技小龙虾种苗,支持小龙虾产业提质增效。近期,区扶贫“三会”邀请区慈善总会、南京螯龙研究院、省淡水水产研究院、淮安区博里镇(三元村)、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有关方面的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对小龙虾产业扶贫项目情况进行了综合点评。大家一致认为,该扶贫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称赞。一、经济效益。区扶贫“三会”和区慈善总会捐赠8000斤优质科技小龙虾种苗,自4月21日在三元村“振博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200亩水面养殖。在8000斤优质科技小龙虾种苗中,4000斤规格40-50尾/斤左右,每亩3300尾;2000斤规格80尾/斤左右,每亩3500尾;2000斤规格100-120尾/斤,每亩4000尾。第一批4月21日投放的4000斤自5月20日至6月15日上市销售结束;第二批6月15日投放的4000斤至7月15日上市销售结束。据测产统计,200亩水面收获成品小龙虾总产量为5.4万斤,平均亩产270斤。上市成品小龙虾规格每只5-10钱,实现销售收入113.4万,亩产值5670元,扣除种苗、水面租金、人工、饲料及其他杂费,在近3个月的养殖时间里,200亩养殖水面实现纯利润48.7万,平均每亩纯利润2435元。二、主要成果。(一)产量稳步增长。今年投放的200亩水面,总产量5.4万斤,在同等条件下比去年增产1.4万斤,平均每亩增产70斤,增幅25.9%。(二)大规格小龙虾比例提高。在4月21日投放的小龙虾大规格种苗占50%以上;往年留塘大规格种苗占20%左右。(三)经济效益显著。大规格种苗在养殖40天时间里,由于种苗优,生长速度快,病害风险小,上市早,规格大,价格好,平均规格每只7钱,每斤售价30元,110亩养殖水面实现产值90万元;后期上市的成品小龙虾每斤售价12元,90亩养殖水面实现产值23万元,平均每亩产值2.55万元。比本地纯稻田养殖小龙虾,同等面积增效35万元,平均每亩增效0.18万元。(四)社会效益明显。一是带动周边7个劳力就业,在3个月时间里实现就业收入5万元,人均收入7000多元。二是拉动社会投资,30万元种苗投资带动养殖户各种生产资料、水面租金、劳力及市场消费等投资151万元,杠杆率达到1﹕5。三是养殖技术得到提高,传统养殖留塘种苗,品种退化,生长慢、病害重、密度难控制,上市晚、规格小、价格低。通过本次科学定量投放,节省了饲料,上市早、规格大、价格高;通过专家的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使许多养殖人员掌握了新的养殖知识,更新了传统养殖观念,提高了养殖和防病等技术水平。四是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今年在200亩养殖水面实行定量、大规格种苗投放,错开了以往稻田虾上市高峰,市场行情好,成效明显,为今后推广优质科技小龙虾养殖模式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据调查统计,三元村及周边地区2021年秋季有意向投放科技优质小龙虾种苗养殖大户5家,投放水面733亩,需要种苗2.3万斤。三、实践启示。 (一)基层行政村(社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发展潜能,做好项目引进,项目实施;要高度重视更新思想观念、优化生产经营模式、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在组织引导和协调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加强科技与产业的有效对接,积极引进最新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促进现代农业特别是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三)加快在水、电、路、网等方面的硬件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水产养殖业标准化的目标要求;积极引进专家和科技人员,加大水产养殖等方面知识培训力度,使更多的养殖人员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重视培养先进典型,带动更多的养殖户创业增收,帮助更多的劳动者就业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作出积极的贡献。(淮安区博里镇、浦口区扶贫“三会”)
今年以来,浦口区扶贫“三会”牵头组织浦口区慈善总会、南京螯龙研究院联手出资36万元,其中区扶贫“三会”和区慈善总会各出资15万元,南京螯龙研究院出资6万元,向淮安市淮安区博里镇三元村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免费提供8000斤优质科技小龙虾种苗,支持小龙虾产业提质增效。近期,区扶贫“三会”邀请区慈善总会、南京螯龙研究院、省淡水水产研究院、淮安区博里镇(三元村)、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有关方面的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对小龙虾产业扶贫项目情况进行了综合点评。大家一致认为,该扶贫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称赞。
一、经济效益。区扶贫“三会”和区慈善总会捐赠8000斤优质科技小龙虾种苗,自4月21日在三元村“振博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200亩水面养殖。在8000斤优质科技小龙虾种苗中,4000斤规格40-50尾/斤左右,每亩3300尾;2000斤规格80尾/斤左右,每亩3500尾;2000斤规格100-120尾/斤,每亩4000尾。第一批4月21日投放的4000斤自5月20日至6月15日上市销售结束;第二批6月15日投放的4000斤至7月15日上市销售结束。据测产统计,200亩水面收获成品小龙虾总产量为5.4万斤,平均亩产270斤。上市成品小龙虾规格每只5-10钱,实现销售收入113.4万,亩产值5670元,扣除种苗、水面租金、人工、饲料及其他杂费,在近3个月的养殖时间里,200亩养殖水面实现纯利润48.7万,平均每亩纯利润2435元。
二、主要成果。(一)产量稳步增长。今年投放的200亩水面,总产量5.4万斤,在同等条件下比去年增产1.4万斤,平均每亩增产70斤,增幅25.9%。(二)大规格小龙虾比例提高。在4月21日投放的小龙虾大规格种苗占50%以上;往年留塘大规格种苗占20%左右。(三)经济效益显著。大规格种苗在养殖40天时间里,由于种苗优,生长速度快,病害风险小,上市早,规格大,价格好,平均规格每只7钱,每斤售价30元,110亩养殖水面实现产值90万元;后期上市的成品小龙虾每斤售价12元,90亩养殖水面实现产值23万元,平均每亩产值2.55万元。比本地纯稻田养殖小龙虾,同等面积增效35万元,平均每亩增效0.18万元。(四)社会效益明显。一是带动周边7个劳力就业,在3个月时间里实现就业收入5万元,人均收入7000多元。二是拉动社会投资,30万元种苗投资带动养殖户各种生产资料、水面租金、劳力及市场消费等投资151万元,杠杆率达到1﹕5。三是养殖技术得到提高,传统养殖留塘种苗,品种退化,生长慢、病害重、密度难控制,上市晚、规格小、价格低。通过本次科学定量投放,节省了饲料,上市早、规格大、价格高;通过专家的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使许多养殖人员掌握了新的养殖知识,更新了传统养殖观念,提高了养殖和防病等技术水平。四是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今年在200亩养殖水面实行定量、大规格种苗投放,错开了以往稻田虾上市高峰,市场行情好,成效明显,为今后推广优质科技小龙虾养殖模式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据调查统计,三元村及周边地区2021年秋季有意向投放科技优质小龙虾种苗养殖大户5家,投放水面733亩,需要种苗2.3万斤。
三、实践启示。 (一)基层行政村(社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发展潜能,做好项目引进,项目实施;要高度重视更新思想观念、优化生产经营模式、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在组织引导和协调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加强科技与产业的有效对接,积极引进最新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促进现代农业特别是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三)加快在水、电、路、网等方面的硬件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水产养殖业标准化的目标要求;积极引进专家和科技人员,加大水产养殖等方面知识培训力度,使更多的养殖人员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重视培养先进典型,带动更多的养殖户创业增收,帮助更多的劳动者就业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作出积极的贡献。
(淮安区博里镇、浦口区扶贫“三会”)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苏ICP备2023055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