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会首页
三会概况
文件通知
资讯动态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
专项公示
经验交流
爱心企业
牵线搭桥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动态
/ 本地资讯
积跬步之力 助乡村振兴 ——马头山村帮扶记实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22/05/18
六合区金牛湖街道马头山村是区“三会”和该街道扶贫分会的帮扶联系村。马头山村区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68亩,有67个村民小组,2450户村民,人口9581人。2016年被市列入经济薄弱村,2018年被区扶贫“三会”确定为帮扶联系村。几年来区“三会”和街道分会在马头山村实施了创业帮扶、就业帮扶、助学帮扶等,使该村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等方面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20年底,135户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17437.09元。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是道路黑色化了,晚上不走黑路了,居住环境变好了,村庄变美了,群众变富了。 一、逐户扫描,锚定目标,实现帮扶工作精准对接 为了锚定目标,把工作做细做实,区“三会”领导和街道分会多次与村居干部座谈,深入村组倾听了解民情民意。经了解2018年马头山村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135户,其中有I6户困难家庭中的16名学生上学需要资助;43户65人有就业能力,但就业有困难;5户有种养殖意愿、12人有创业意愿,但因资金有困难;2家农业企业需要资金扶持。经过调查摸底后,区“三会”汇同街道分会及村研究制定了帮扶工作的具体方案。采取街道分会、村居干部与户子对接,区“三会”与项目和企业对接,困难家庭的学生与爱心人士对接的精准带扶。 二、把脉问诊,精准帮扶,提高帮扶工作的实效性区、街“三会”在带扶上始终坚持精准、实效,把有限的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是认真梳理、逐户分析产生贫困的原因,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二是走访调查农业企业,了解实际情况,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农民增收就业。经过细致地调研和实地走访勘察,确定了四个帮扶路径。一是实施就业帮扶。针对有就业能力的家庭采取购岗帮助就业,使家庭经济困难的户子有岗位有收入,每年不低于两万元。二是开展项目帮扶。采取“送鸡下蛋”策略,对五户低收入农户,根据自身需求和意愿每年给他们下拨3000元项目直补资金,扶持他们发展种植和养殖业,使这五户足不出村增强收到入。三是从扶智为切入点,实施“拨穷根,育富苗”策略。区“三会”每年拨付给该村3万元助学款,街道分会和村每年从爱企和爱心人士处募捐2万多元,资助20多户困难学生上学。对初中毕业未考取高中,且又有求学愿望的困难家庭学生,街道分会主动推荐他们就读扬州天海技校,不仅为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园了求学之梦,而且还为未来就业创造了条件。四是积极扶持农业企业。该村有天享农庄、金山农业两家“农字头”企业,主要经营种植和养殖业,需要一定的资金运转,区“三会”每年为金山农业提供周转金20万元发展葡萄种植,年产量90多万斤,产值900多万元,帮助了8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且还资助了2户名学生上学。天享农庄利用区“三会”的贴息货款资金在银行增加了信贷基数,加大了投入,使种养殖业形成了规模,2021年该农庄收入180万元,带动30多名农民就业。由于坚持“精准”不仅为困难农户提供了脱困门路,就业出路,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难题,而且还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一线指导,强力推进,为困难农户脱贫致富引路 乡村振兴与脱贫致富的有效衔接关键是要坚持“持久战”,要善时善终,坚持不懈,把跟踪服务作为推动帮扶工作的落脚点。在帮扶工作中重点采取“三维”跟踪服务,即村“两委”确定一名村干部挂钩一户困难户,及时、有效地为困难户提供精准服务;街道分会不定期上门查看了解进帮扶进程,帮助解决难题;区“三会”每年至少到村、帮扶户和企业现场查看三次,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推进帮扶工作见成效。石星王组的贪困户邓发武爱人是残疾人,孩子在上学,家里经济非常困难。在区“三会”、街道分会和村两委会的关心扶持下,邓发武自2018年被列入帮扶重点户,每年给他下拨项目直补资金3000元,该户每年饲养草鸡400多只、鸭300多只、鹅200多只,同时还承包土地40多亩,年增收近10万元,去年盖了三间大瓦房,彻底摆脱了贫困。 马头山村在区“三会”的帮扶下,四年总投入1400多万元,使农田改造、居住环境整治、道路建设、农业水利建设、集体经济的壮大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相信只要坚持,马头山村“积蛙步”之力定能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取得佳绩! 六合区扶贫“三会”、金牛湖分会 2022.5.18
六合区金牛湖街道马头山村是区“三会”和该街道扶贫分会的帮扶联系村。马头山村区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68亩,有67个村民小组,2450户村民,人口9581人。2016年被市列入经济薄弱村,2018年被区扶贫“三会”确定为帮扶联系村。几年来区“三会”和街道分会在马头山村实施了创业帮扶、就业帮扶、助学帮扶等,使该村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等方面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20年底,135户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17437.09元。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是道路黑色化了,晚上不走黑路了,居住环境变好了,村庄变美了,群众变富了。
一、逐户扫描,锚定目标,实现帮扶工作精准对接
为了锚定目标,把工作做细做实,区“三会”领导和街道分会多次与村居干部座谈,深入村组倾听了解民情民意。经了解2018年马头山村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135户,其中有I6户困难家庭中的16名学生上学需要资助;43户65人有就业能力,但就业有困难;5户有种养殖意愿、12人有创业意愿,但因资金有困难;2家农业企业需要资金扶持。经过调查摸底后,区“三会”汇同街道分会及村研究制定了帮扶工作的具体方案。采取街道分会、村居干部与户子对接,区“三会”与项目和企业对接,困难家庭的学生与爱心人士对接的精准带扶。
二、把脉问诊,精准帮扶,提高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区、街“三会”在带扶上始终坚持精准、实效,把有限的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是认真梳理、逐户分析产生贫困的原因,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二是走访调查农业企业,了解实际情况,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农民增收就业。经过细致地调研和实地走访勘察,确定了四个帮扶路径。一是实施就业帮扶。针对有就业能力的家庭采取购岗帮助就业,使家庭经济困难的户子有岗位有收入,每年不低于两万元。二是开展项目帮扶。采取“送鸡下蛋”策略,对五户低收入农户,根据自身需求和意愿每年给他们下拨3000元项目直补资金,扶持他们发展种植和养殖业,使这五户足不出村增强收到入。三是从扶智为切入点,实施“拨穷根,育富苗”策略。区“三会”每年拨付给该村3万元助学款,街道分会和村每年从爱企和爱心人士处募捐2万多元,资助20多户困难学生上学。对初中毕业未考取高中,且又有求学愿望的困难家庭学生,街道分会主动推荐他们就读扬州天海技校,不仅为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园了求学之梦,而且还为未来就业创造了条件。四是积极扶持农业企业。该村有天享农庄、金山农业两家“农字头”企业,主要经营种植和养殖业,需要一定的资金运转,区“三会”每年为金山农业提供周转金20万元发展葡萄种植,年产量90多万斤,产值900多万元,帮助了8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且还资助了2户名学生上学。天享农庄利用区“三会”的贴息货款资金在银行增加了信贷基数,加大了投入,使种养殖业形成了规模,2021年该农庄收入180万元,带动30多名农民就业。由于坚持“精准”不仅为困难农户提供了脱困门路,就业出路,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难题,而且还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一线指导,强力推进,为困难农户脱贫致富引路
乡村振兴与脱贫致富的有效衔接关键是要坚持“持久战”,要善时善终,坚持不懈,把跟踪服务作为推动帮扶工作的落脚点。在帮扶工作中重点采取“三维”跟踪服务,即村“两委”确定一名村干部挂钩一户困难户,及时、有效地为困难户提供精准服务;街道分会不定期上门查看了解进帮扶进程,帮助解决难题;区“三会”每年至少到村、帮扶户和企业现场查看三次,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推进帮扶工作见成效。石星王组的贪困户邓发武爱人是残疾人,孩子在上学,家里经济非常困难。在区“三会”、街道分会和村两委会的关心扶持下,邓发武自2018年被列入帮扶重点户,每年给他下拨项目直补资金3000元,该户每年饲养草鸡400多只、鸭300多只、鹅200多只,同时还承包土地40多亩,年增收近10万元,去年盖了三间大瓦房,彻底摆脱了贫困。
马头山村在区“三会”的帮扶下,四年总投入1400多万元,使农田改造、居住环境整治、道路建设、农业水利建设、集体经济的壮大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相信只要坚持,马头山村“积蛙步”之力定能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取得佳绩!
六合区扶贫“三会”、金牛湖分会
2022.5.18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苏ICP备2023055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