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会首页
三会概况
文件通知
资讯动态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
专项公示
经验交流
爱心企业
牵线搭桥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动态
/ 领导讲话
在市“三会”理事会上的讲话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10
市委副书记 龙翔(2016年3月18日) 首先,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南京市扶贫基金会的成立和市“两会”五次理事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一直以来,市“两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战略思想武装头脑,准确把握“两会”的性质定位,始终将“扶贫开发、消除贫困、回报老区人民、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宗旨,努力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与助手、动员社会各方资源参与扶贫的桥梁与纽带、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的朋友与帮手、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贴心人与志愿者。一是筹措资金快速增长,去年全市“两会”系统筹集的各类帮扶资金达1.7 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各类帮扶项目资金6048万元,比上年增长8.1%,完成帮扶项目58个。二是精准帮扶富有成效,精准确定扶贫对象,因村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发放扶贫周转金315万元,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实施扶贫项目开发,帮扶联系村去年全部消除人均纯收入6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三是扶贫基金全面覆盖,市区“两会”扶贫基金会设立做到全覆盖,加上先行设立扶贫基金会的浦口区,全市扶贫基金总规模达到3050万元,推进筹措街镇、社区村扶贫专项资金工作,去年街镇、社区村扶贫帮扶专项资金扩容总额达到4248万,从事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资金实力一步迈上了大台阶。四是整村推进成果显著,3年来全市“两会”系统帮扶41个经济薄弱村共实施帮扶项目290个,投入资金2.01亿元,多数村进入当地中等发展水平,部分进入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行列。去年10月17日第二个全国扶贫日,市“两会”被中国老促会授予减贫贡献奖。你们这种老骥伏枥、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感动和敬佩,市委、市政府对市“两会”各项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及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同志们表示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 下面,我就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深刻领会扶贫开发的思想内涵和新一轮扶贫开发的精神实质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扶贫开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扶贫范围、扶贫对象、扶贫任务和扶贫方法正在发生新的改变,扶贫开发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日益显现。要深刻领会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思想内涵,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从思想起源看,扶贫方式正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1984年,宁德市通讯员王绍据的文章“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被《人民日报》刊登在头版头条上,文章描述了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好几年,但是宁德市福鼎县赤溪村还存在“婆媳穿一条裤”的贫困现状,引起了党中央对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视,赤溪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称号。当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农村形势越来越好,但农村经济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态,特别是还有几千万人口的地区仍未摆脱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通知要求因地制宜,发展商品生产,增强本地区经济的内部活力,要纠正单纯救济的观点,同时进一步放宽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当地脱贫政策的落实。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中国式扶贫——“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农村扶贫开发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历经3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扶贫开发已经逐步从“输血式”的生活救济型扶贫,提升到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开发型扶贫。从成功经验看,扶贫模式正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习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强调要用多元化的措施手段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中间不仅仅是农村参与脱贫工作,更可以说这是将脱贫工作置于社会整体之下。近年来,各地不断创新扶贫机制,选准突破口,找到结合点,探索出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一系列新路径。习总书记当年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提出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20多年来,宁德市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弱鸟先飞”理念、“滴水穿石”精神,将改善交通作为扶贫开发先行工程,通过大念“山海田经”、推广“种养加”、开展造福工程、整村推进、小额信贷、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选派第一村书记驻村等“组合拳”,顺利摘掉了连片特困地区和6个国家贫困县的帽子,贫困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77.5万人下降到14.5万人,脱贫率达到96%以上,因其显著的工作成效,被称为扶贫开发的“宁德模式”。政府扶贫模式在资金、推动力、覆盖面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社会组织则以灵活、专业等优势弥补政府的不足,多元化的扶贫模式,将让扶贫事业的资金、渠道和力量得以进一步壮大。 从新一轮扶贫要求看,扶贫路径正由“粗放式”向“精准式”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丰富的战略思想体系,为扶贫开发确立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坚持共享发展”新理念,突出强调脱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去年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两个6%”的新一轮扶贫标准。“精准扶贫”作为新阶段新形势下因地制宜的一种创新扶贫方式,其更加注重“靶向治疗”,推动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和动态化管理,将扶贫资源对准用在真正需要帮扶的人群上,更加注重深处发力,推动贫困人口以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来增加收入,不断提高扶贫效益。扶贫开发要改变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输血式扶贫方式,破解“漫灌式”粗放扶贫带来的扶贫困境,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滴灌式”精细化扶贫。 二、准确把握南京“十三五”扶贫开发的方向与重点 近年来,南京城市综合实力不断跃升,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机制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郊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与苏州、无锡等先进地区相比,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对象致富能力不足,相对贫困不容忽视,返贫现象时有发生,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对照省里对经济薄弱村提出的新“八有”要求,我市必须自加压力,采取超常规力度,扶持更多的村加快追赶步伐,才能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面对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市帮扶工作将面临“三个转变”:即从注重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向注重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转变;从注重用输血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向更加注重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从注重解决低收入问题向注重包括生活质量、公共服务、文明程度、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改善和提升转变。基于这些转变,“十三五”时期全市扶贫开发总体设想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总体要求,以扶持低收入农户增收和经济薄弱村发展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科学帮扶,分类指导、精准帮扶,多元主体、合力帮扶,自力更生、内源帮扶原则,通过发展生产带动一批,转移支付扶持一批,改革红利覆盖一批,社会参与支助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努力形成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力争到2020年,实现低收入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全面脱贫、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的既定目标,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奋力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按照上述总体设想,结合南京实情,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个意见和两个行动计划”,就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致富奔小康攻坚战,突出聚焦“三个重点”,即低收入人口,综合考虑低保标准等因素确定,目前建档立卡正在进行中,初步估算10万人左右;全市最低收入10%的经济薄弱村70个和村级稳定性收入100万元以下、低收入农户相对集中、村级服务能力较弱的“欠发达村”130个;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相对集中的北部山区、茅山老区、横山西南片区等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力争通过4年左右努力,使低收入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薄弱村和欠发达村集体稳定收入达到100万元,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片区基础设施实现根本改善,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全市基本建立低收入人口识别标准与低保标准相衔接、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全体南京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意愿,更是包括在座各位在内,全市上下的共同责任、共同追求。我们要进一步创新举措、找准路子,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毅力,不断强化工作保障、加大工作力度,团结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攻坚拔寨,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三、充分发挥“两会”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市“两会”与市扶贫基金会是协助市委、市政府动员组织社会民间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重要依托。希望市“两会”与市扶贫基金会始终以促进南京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的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时间优势,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贡献力量。一是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保障发展大局上有新作为。要紧紧围绕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着眼“四个城市”目标定位,强化“五型经济”主攻方向,实施“六大战略”,建成“强富美高”新南京,选择具有综合性、前瞻性、全局性的重大课题,特别要紧密结合工作属性、机构定位,敏于发现问题、长于提出借鉴、善于提出建议,围绕推进脱贫致富的政策措施,认真深入研究,全面系统分析,积极为扶贫开发工作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谋发展之道,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二是充分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在增强内生动力上有新作为。要牢牢抓住中央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有利契机,发挥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支持保障功能,借助丰富的人脉资源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优势,广泛联系沟通,积极为南京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刚才,市紫金农商行为市扶贫基金会捐赠了2000万元,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各界踊跃捐助、献出爱心。多渠道拓展对外交往和联络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先进地区、优势企业之间的联系,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招才引智创造条件,着力增强又好又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充分发挥扶贫济困作用,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有新作为。要围绕市委、市政府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计划的统一部署,在精准发力,精准脱贫上求实效,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问题。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坚持救助与开发结合、扶贫与致富同步、输血与造血并重,科学合理、高效规范地使用好扶贫基金,做大做强扶贫基金,做到效益最大化和精准投向,并确保基金运作的安全,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党和政府最关心、社会困难群体最需要的事情上去,让人民群众真正能够共享改革的成果、发展的实惠。四是充分发挥感召带动作用,在凝聚各方力量上有新作为。要用你们的威望,统筹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汇集到革命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的旗帜下。要继承和弘扬老区的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传播正能量,全面激发全社会“饮水思源”的感恩意识。深入宣传扶贫开发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支援薄弱地区发展,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心系低收入群体、支持经济薄弱地区建设、帮助片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市委、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市“两会”及市扶贫基金会的联系,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与困难,为其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各级“两会”及扶贫基金会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基层组织,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同时,也希望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在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经济薄弱地区发展的同时,注重劳逸结合、量力而行,以更加健康的身体、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扶贫开发建设与发展的火热实践。 同志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努力为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委副书记 龙翔(2016年3月18日)
首先,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南京市扶贫基金会的成立和市“两会”五次理事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一直以来,市“两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战略思想武装头脑,准确把握“两会”的性质定位,始终将“扶贫开发、消除贫困、回报老区人民、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宗旨,努力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与助手、动员社会各方资源参与扶贫的桥梁与纽带、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的朋友与帮手、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贴心人与志愿者。一是筹措资金快速增长,去年全市“两会”系统筹集的各类帮扶资金达1.7 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各类帮扶项目资金6048万元,比上年增长8.1%,完成帮扶项目58个。二是精准帮扶富有成效,精准确定扶贫对象,因村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发放扶贫周转金315万元,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实施扶贫项目开发,帮扶联系村去年全部消除人均纯收入6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三是扶贫基金全面覆盖,市区“两会”扶贫基金会设立做到全覆盖,加上先行设立扶贫基金会的浦口区,全市扶贫基金总规模达到3050万元,推进筹措街镇、社区村扶贫专项资金工作,去年街镇、社区村扶贫帮扶专项资金扩容总额达到4248万,从事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资金实力一步迈上了大台阶。四是整村推进成果显著,3年来全市“两会”系统帮扶41个经济薄弱村共实施帮扶项目290个,投入资金2.01亿元,多数村进入当地中等发展水平,部分进入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行列。去年10月17日第二个全国扶贫日,市“两会”被中国老促会授予减贫贡献奖。你们这种老骥伏枥、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感动和敬佩,市委、市政府对市“两会”各项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及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同志们表示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 下面,我就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深刻领会扶贫开发的思想内涵和新一轮扶贫开发的精神实质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扶贫开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扶贫范围、扶贫对象、扶贫任务和扶贫方法正在发生新的改变,扶贫开发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日益显现。要深刻领会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思想内涵,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从思想起源看,扶贫方式正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1984年,宁德市通讯员王绍据的文章“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被《人民日报》刊登在头版头条上,文章描述了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好几年,但是宁德市福鼎县赤溪村还存在“婆媳穿一条裤”的贫困现状,引起了党中央对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视,赤溪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称号。当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农村形势越来越好,但农村经济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态,特别是还有几千万人口的地区仍未摆脱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通知要求因地制宜,发展商品生产,增强本地区经济的内部活力,要纠正单纯救济的观点,同时进一步放宽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当地脱贫政策的落实。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中国式扶贫——“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农村扶贫开发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历经3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扶贫开发已经逐步从“输血式”的生活救济型扶贫,提升到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开发型扶贫。从成功经验看,扶贫模式正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习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强调要用多元化的措施手段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中间不仅仅是农村参与脱贫工作,更可以说这是将脱贫工作置于社会整体之下。近年来,各地不断创新扶贫机制,选准突破口,找到结合点,探索出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一系列新路径。习总书记当年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提出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20多年来,宁德市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弱鸟先飞”理念、“滴水穿石”精神,将改善交通作为扶贫开发先行工程,通过大念“山海田经”、推广“种养加”、开展造福工程、整村推进、小额信贷、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选派第一村书记驻村等“组合拳”,顺利摘掉了连片特困地区和6个国家贫困县的帽子,贫困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77.5万人下降到14.5万人,脱贫率达到96%以上,因其显著的工作成效,被称为扶贫开发的“宁德模式”。政府扶贫模式在资金、推动力、覆盖面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社会组织则以灵活、专业等优势弥补政府的不足,多元化的扶贫模式,将让扶贫事业的资金、渠道和力量得以进一步壮大。 从新一轮扶贫要求看,扶贫路径正由“粗放式”向“精准式”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丰富的战略思想体系,为扶贫开发确立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坚持共享发展”新理念,突出强调脱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去年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两个6%”的新一轮扶贫标准。“精准扶贫”作为新阶段新形势下因地制宜的一种创新扶贫方式,其更加注重“靶向治疗”,推动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和动态化管理,将扶贫资源对准用在真正需要帮扶的人群上,更加注重深处发力,推动贫困人口以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来增加收入,不断提高扶贫效益。扶贫开发要改变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输血式扶贫方式,破解“漫灌式”粗放扶贫带来的扶贫困境,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滴灌式”精细化扶贫。 二、准确把握南京“十三五”扶贫开发的方向与重点 近年来,南京城市综合实力不断跃升,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机制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郊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与苏州、无锡等先进地区相比,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对象致富能力不足,相对贫困不容忽视,返贫现象时有发生,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对照省里对经济薄弱村提出的新“八有”要求,我市必须自加压力,采取超常规力度,扶持更多的村加快追赶步伐,才能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面对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市帮扶工作将面临“三个转变”:即从注重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向注重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转变;从注重用输血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向更加注重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从注重解决低收入问题向注重包括生活质量、公共服务、文明程度、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改善和提升转变。基于这些转变,“十三五”时期全市扶贫开发总体设想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总体要求,以扶持低收入农户增收和经济薄弱村发展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科学帮扶,分类指导、精准帮扶,多元主体、合力帮扶,自力更生、内源帮扶原则,通过发展生产带动一批,转移支付扶持一批,改革红利覆盖一批,社会参与支助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努力形成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力争到2020年,实现低收入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全面脱贫、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的既定目标,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奋力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按照上述总体设想,结合南京实情,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个意见和两个行动计划”,就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致富奔小康攻坚战,突出聚焦“三个重点”,即低收入人口,综合考虑低保标准等因素确定,目前建档立卡正在进行中,初步估算10万人左右;全市最低收入10%的经济薄弱村70个和村级稳定性收入100万元以下、低收入农户相对集中、村级服务能力较弱的“欠发达村”130个;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相对集中的北部山区、茅山老区、横山西南片区等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力争通过4年左右努力,使低收入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薄弱村和欠发达村集体稳定收入达到100万元,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片区基础设施实现根本改善,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全市基本建立低收入人口识别标准与低保标准相衔接、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全体南京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意愿,更是包括在座各位在内,全市上下的共同责任、共同追求。我们要进一步创新举措、找准路子,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毅力,不断强化工作保障、加大工作力度,团结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攻坚拔寨,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三、充分发挥“两会”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市“两会”与市扶贫基金会是协助市委、市政府动员组织社会民间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重要依托。希望市“两会”与市扶贫基金会始终以促进南京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的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时间优势,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贡献力量。一是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保障发展大局上有新作为。要紧紧围绕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着眼“四个城市”目标定位,强化“五型经济”主攻方向,实施“六大战略”,建成“强富美高”新南京,选择具有综合性、前瞻性、全局性的重大课题,特别要紧密结合工作属性、机构定位,敏于发现问题、长于提出借鉴、善于提出建议,围绕推进脱贫致富的政策措施,认真深入研究,全面系统分析,积极为扶贫开发工作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谋发展之道,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二是充分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在增强内生动力上有新作为。要牢牢抓住中央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有利契机,发挥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支持保障功能,借助丰富的人脉资源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优势,广泛联系沟通,积极为南京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刚才,市紫金农商行为市扶贫基金会捐赠了2000万元,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各界踊跃捐助、献出爱心。多渠道拓展对外交往和联络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先进地区、优势企业之间的联系,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招才引智创造条件,着力增强又好又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充分发挥扶贫济困作用,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有新作为。要围绕市委、市政府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计划的统一部署,在精准发力,精准脱贫上求实效,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问题。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坚持救助与开发结合、扶贫与致富同步、输血与造血并重,科学合理、高效规范地使用好扶贫基金,做大做强扶贫基金,做到效益最大化和精准投向,并确保基金运作的安全,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党和政府最关心、社会困难群体最需要的事情上去,让人民群众真正能够共享改革的成果、发展的实惠。四是充分发挥感召带动作用,在凝聚各方力量上有新作为。要用你们的威望,统筹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汇集到革命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的旗帜下。要继承和弘扬老区的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传播正能量,全面激发全社会“饮水思源”的感恩意识。深入宣传扶贫开发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支援薄弱地区发展,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心系低收入群体、支持经济薄弱地区建设、帮助片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市委、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市“两会”及市扶贫基金会的联系,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与困难,为其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各级“两会”及扶贫基金会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基层组织,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同时,也希望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在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经济薄弱地区发展的同时,注重劳逸结合、量力而行,以更加健康的身体、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扶贫开发建设与发展的火热实践。 同志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努力为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苏ICP备2023055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