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828155655.png

未标题-1.jpg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西湖滩”上的坚守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07    

——记高淳区阳江镇西莲村种粮大户高声龙

  高声龙在“西湖滩”从事规模种粮已经20多年了。尽管其种植效益远不如螃蟹养殖,且比较效益日趋下降,但他仍然热情如初,长年守护着那片热土。去年10月,新一轮土地承包经营权竞价,地租由原来的每亩600亩增加到760元。面对地租大幅上涨,种粮效益空间越来越窄,他仍然坚持,东拼西凑了120多万元,以一次性交清三年种粮地租为代价,拿下了原经营承包的680亩土地。目前已种400多亩冬小麦,计划今年全部种上水稻。
  高声龙种粮,获得过回报,有了较快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规模种粮,起初种了50亩,之后陆续扩大到100亩、300亩、600多亩以至到目前的规模,年纯收入由原来数千元增加到30多万元,种粮使他改变了家境、壮大了实业,并逐步走向富裕。同时每年向国家和社会提供商品粮油70多万公斤,还带动周边村民打工增收和专业农户种粮。
  “西湖滩”地处水阳江流域的高淳西部圩区,原为丹阳大泽,改造成良田后形成了胜利圩。此地水资源丰富,发展种、养业具有得天独厚条件。近年,圩区村民多数已将承包地改成水产养殖,而高声龙却选择了种粮。因为他觉得他承包的土地更适宜产粮,并且有强农政策撑腰及涉农部门等多方支持,加之自身热心与实干,规模种粮使他闯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在劳动用工上,为节省用工成本,他常年累月坚持在那片土地上劳作。当然,也聘请了一些常年工、季节性临时工,不仅保证了生产用工需求,也为部分农村剩余中老年劳动力提供了打工、实现增收的机会。近年每年用工人数达20多人,支付给村民的劳务收入达10多万元。在资金筹措上,主要通过他人担保,从银行贷款以解决生产流动资金;有时则千方百计从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中借,以解燃眉之急。2014年~2015年,仅区镇老促会、扶贫协会与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每年为之解决20万元贴息贷款,帮助他缓解了资金压力。在生产效率上,他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自身积累,添置农业机械,不断改善了农业生产耕作条件,促进了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近年共投入80多万元,先后添置了旋耕机、插秧机、抽水机、小型拖拉机、收割机以及大型植保机共13台套农业机械,逐步提高了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也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近年亩均用工明显减少,粮食产量明显上升,仅稻、麦单产最高分别达700公斤和300公斤,比原来增长3成以上。同时由有关方面支持,还推广了水稻新品种、植保新技术。2014年在基地试种的200亩南粳46号,不仅促进了优质稻米生产,而且其粮价也高于其他普通品种。利用新型植保机械,对其连片大面积水稻实施病虫害防治,既提高了植保效果,也通过为周边种粮大户提供有效服务,促进和带动了区域内粮食生产。
  规模种粮给高声龙带来了喜悦,但他也面临一些困惑。诸如面对粮价下跌、粮食收购不畅、种粮地租上涨过多、优质品种未能卖到相应好价,以及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等,他在坚持中还是有几分犹豫。期盼从合理确定种粮地租的引导上、延长粮地承包经营期限上、以及在种粮地租交纳方式、增加种粮补贴、提高农业保险、强化农技、良种及粮食经销服务等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尽快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以激发和保护粮农积极性,促进和稳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李云 功保 万青 立功)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
苏ICP备2023055283号-1

关注


gh_d5bf5e97c38c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