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828155655.png

未标题-1.jpg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返乡创办合作社 助推农民奔小康--溧水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长路晓华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07    

  我叫路晓华,是溧水区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998年,我奔赴无锡郊区和凤菜农比较集中的华庄镇,开设了农资蔬菜种子、农药、化肥一条龙服务的门市部,这一干就是11年。期间,溧水区和凤镇党委还创办了全省第一家和凤镇驻无锡菜农服务部党支部,由我任书记。从此,菜农有了“娘家人”。在无锡种菜卖菜的岁月,我和和凤菜农积累了种菜技术,学到了市场经验,更积存了一定的收入“资本”,美中不足的是,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夜深人静的时候,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记得2008年的夏天,区、镇人大代表赴无锡和凤菜农基地调研视察,镇人大副主席、镇老促会主任王杏保,言谈之中,让我带头返回家乡种菜创业。于是,2009年4月,我带着13户菜农率先返回家乡,成立了溧水区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六年来,合作社现有社员139名,种植面积2000多亩,年销售过亿元。目前是南京市郊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菜园子,成为江苏省永久性蔬菜基地、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我本人也先后获省、市劳模和江苏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南京市好市民等称号。回乡种菜的第二年,市老促会会长诸吉诏等市、县老促会领导,先后两次来华成合作社基地调研,鼓励我带领革命老区农民,发展菜园子、服务菜篮子、创业多增收。所以,华成合作社能有今天的发展好势头,得益于党的富民好政策,得益于省、市、区老促会的关心和支持。
  一、老促会的帮扶为创建合作社提供了技术支撑
  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需要服务,需要管理,但没有过硬的品种、品牌就很难做强做优。华成从建社开始,市、区老促会主动服务,联系省、市农科院、金陵科技大学等农业部门的“五老”科技专家毛久庚、魏猷刚等专家,出任基地技术指导顾问,定期到华成政治科技学校上技术课,到大棚里手把手指导菜农育苗和防病治虫。溧水老促会秘书长、原区农业局农艺师王槐义是华成的 “常客”,无偿为华成提供技术支持,经常深入大棚,面对面、手把手与菜农交流指导。2014年以来,市、区老促会还在我基地开办了三期蔬菜种植与管理技术培训班。同时,老促会请来的农业科技专家,也把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自己的研发基地平台。我社与专家魏猷刚研发的早春苗填补了溧水地区蔬菜苗季节性培育“空白”,在华成冬季栽植的西红柿、辣椒等品种,反季节上市,效益十分可观。担任我社科技顾问的刘卫东研发的南水二号水果黄瓜,已成为华成最旺销的特色蔬菜。在区、镇老促会牵线搭桥协调下,华成还与金陵科技大学建立了蔬菜产学研基地,学校的许多科研项目都在华成基地试验、开花、结果,使华成蔬菜在市场上领“鲜”一步,在市民面前“眼前一亮”。
  二、引进科技人才为创建合作社增添了新鲜活力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培养更需要当代大学生的融合。在市、区老促会的关心下,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华成合作社创建六年来,先后引进南农大、金陵科技大学8名大学生来合作社就业,一方面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平台和基地。华成就是他们的家,华成成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南农大毕业生丁水旺是第一个入社的大学生,合作社成了他的家,在基地充分发挥和实践自己的学识。他在实践中研发了《南方地区野生水芹的大棚栽培方法》、《南方芹菜夏季高产栽培方法》等三项专利科研成果,在华成蔬菜基地试种取得成功,并取得了经济效益,得到国家专利总局的受理。从金陵科技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施小青,来合作社从事蔬菜营销,使自己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工资待遇也高于在城里工作的同学。2014年,他的男朋友也走进华成,从事防虫网蔬菜的技术管理。大学生团队加入合作社的管理,为蔬菜营销拓展了市场。目前,华成蔬菜实现了网上销售,华成60%的蔬菜都通过网上交易,从田头直供客户或配送到客户手中。2013年8月,华成又创建了南京荟萃农业有限公司。华成控股51%,大学生团队控股49%,为合作社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2014年10月1日开始,我社又启动了“华成蔬菜进社区”活动,将新鲜蔬菜直供社区市民的餐桌。
  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是创建合作社的重要保证
  四两拨千斤,华成的每一步发展,都有市、区、镇老促会的一份功劳。华成合作社刚成立时,需要连片租赁农田发展大棚蔬菜,有五户农户提出不合理要求。和凤镇农业服务中心、镇老促会负责人和乌飞塘村村干部,连续五天四晚共同上门入户做被租赁地农户工作,使他们打消了“抬价”的念头,确保连片的500亩地及时搭建钢架大棚并种上蔬菜。2013年,华成专业蔬菜合作社在发展特种蔬菜加工线时,遇到了短时资金周转困难,和凤镇老促会王杏保主任了解情况后,及时与区老促会联系,解决了30万元低息贷款。特种蔬菜加工线运行后,不仅使华成蔬菜走向了精品化,而且还帮助周围菜农解决了“烂菜”风险。2014年3月,华成专业合作社引进了一台先进的快速农残检测设备,遇到操作技术难题。区、镇老促会负责人及时与农业局联系求援。农业局检测中心原主任、“五老”科技专家马红娟接到电话后,及时赶到华成基地传授指导,并与华成一名大学生结对“师徒”传授检测技术。在区镇老促会的指导下,华成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充分发挥大学生才智,注重社会效益。华成是镇青少年教育基地。华成与乌飞塘村合办了农村青年政治科技学校、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站、电子阅览室。让菜农的子女和周边留守儿童来华成学文化、学电脑、学科技。寒暑假开展“我在华成有棵菜”主题实践活动,从小培养他们爱劳动、爱科学的志向。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年的春节,华成都与镇老促会等部门联合开展“爱心让留守儿童与父母过春节”活动,用专车累计接送119名留守儿童,前往苏、锡、常郊区与种菜卖菜的父母团聚,欢度春节。
华成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特别对革命老区的困难农民优先用工、优惠提供种菜大棚,优前代理蔬菜销售。华成长年用工210多人,月工资都在2000元至3500元。其中有7名青年农民骨干,年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成了小康示范户。有37名青年农民在华成学到技术后,出来自主创业,迅速致富。

 

 

(溧水区“两会”)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
苏ICP备2023055283号-1

关注


gh_d5bf5e97c38c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