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828155655.png

未标题-1.jpg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一头带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实现合作共赢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07    

  浦口区南京德鸿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职能,坚持以“合作社+产业+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
  一、抢抓政策机遇,依托资源优势
  2010年初,南京德鸿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爱民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知识及国家出台的扶持农民发展各类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并得知很多地方农民以合作社为支柱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并最终实现增收致富目标。作为泰山街道花旗村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他发现8424西瓜种植、红颜草莓种植、玉菇甜瓜种植等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没有形成产业,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此外,花旗村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发展特色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的理想基地。于是,2012年11月,他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政策优势以及产品市场优势,注册资金800万元正式成立了南京德鸿种植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建设基地占地300亩左右,致力于种养殖,集农业科技开发、生态观光、销售、服务及农产品开发为一体。严格科学合理选址,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拥有现代化高标准钢架保温大棚、冷藏库等,配备办公室、食堂、农资仓库、农产品加工车间等生产辅助设施装备。2013年完成102亩钢架大棚设施基地建设(沟、渠、路、质检房),完善林、水、电网等配套设施,及时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服务。经过6年的发展运行,合作社现有人员150人,技术人员5人,管理人员10人,生产人员135人,常年向社会提供120万公斤以上优质蔬菜及瓜果,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480万元左右,种养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发挥合作职能,实现合作共赢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黄爱民充分发挥合作社带头作用,积极引领带动花旗村农户开拓创新,着力解决群众家庭收入少、外出务工难的问题。“富了,更要为乡邻们做点事,合作社做大做强同时,更要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富起来,扶贫绝不只是政府的事,咱富起来的群众也得出力见行动。我们所得利润中的15%作为发展资金,25%作为周转资金,10%作为其他贫困户扶持资金,剩余50%作为红利分发给受益贫困户和致富能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已安置长期务工人员26名,季节性务工人员 58名,有效破解了贫困户外出务工难的问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发挥了良好的带动致富的作用。
  在合作社从事种植蔬菜的老李,算是“元老”了,合作社刚成立时她就来了,聪明能干的她经过不断学习培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种养殖的经验,这也使得她成为了合作社的“大能人”,每个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她笑着说:“以前想搞点种植、养殖,经济实力跟不上,又怕管理不好没销路,现在加入合作社什么都不用操心,每天有事做有钱赚,在这里,我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农户在专业合作社内工作,不用出远门,每年在自己家门口就能挣到工资3万至5万元左右,当年可实现暂时脱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合作社还为残疾人等优先提供就业机会,每年拿出不低于2万元积极参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活动,春节慰问残疾人、孤寡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物资。
  三、制定长远规划,助推精准扶贫
  在新一轮脱贫攻坚中,泰山街道制定五年规划,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带动更多的农户实现增收致富。合作社将进一步依据“亮剑”战略,重点围绕高效管理团队的打造,品牌战略架构的制定和样板市场的建立,园区战略规划的制定、建设和示范带动,基地和渠道的复制,大力实施无公害生产,结合新一轮南京市城乡统筹规划和我区生态浦口战略定位及泰山片区发展布局,突破传统农业“合作意识淡薄、标准化水平不高、没有可复制的模式”等三大死穴,使园区形成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等为主的新型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带动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方面,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培养更需要技术的引进和人才的融合。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重点围绕合作社带头人、种养能手素质提升,着力培养一批合作社领军人才;同时主动联系聘请农业科技专家出任合作社技术指导顾问,指导菜农育苗和防病治虫。另一方面,落实帮扶举措。积极整合帮扶资源,社会力量参与,建立爱心个人、和困难群体结对平台,努力形成扶贫开发的整体合力。细化被帮扶人群分类工作,组建专项工作小组,明确专人定期联络,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切实保证帮扶长效。
   

 

(浦口区“三会”泰山街道扶贫分会)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
苏ICP备2023055283号-1

关注


gh_d5bf5e97c38c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