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828155655.png

未标题-1.jpg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溧水区决胜脱贫攻坚,打造美溧乡村工作汇报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20/08/06    

  一、五年来脱贫攻坚成效

  2016年初,经调查统计,全区共有低收入农户4563户、9811人(一般贫困户2531户、5885人,低保贫困户2032户、3926人)。市级经济薄弱村10个,市级欠发达村28个,在此基础上,区级再认定10个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的经济欠发达村,市区两级经济薄弱村合计48个,占94个行政村的51%。

  按照《南京市建立健全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工作机制的办法》(宁扶组〔2017〕1号)要求,完成了2017年度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欠发达)村达标退出。截止2017年12月底,全区4222户、8951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有3643户、7576人人均收入达9000元以上(其中2016年1508户、2846人;2017年2135户、4730人),累计脱贫率达85%;全区48个市区两级经济薄弱(欠发达)村中有29个市级经济薄弱(欠发达)村、1个区级经济薄弱(欠发达)村稳定性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其中2016年12个,2017年18个),累计脱贫率达62.5%;截止2018年5月底,全区共有未脱贫市区级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18个(市级9个,区级9个),未脱贫低收入农户556户,1287人。

  针对2018年新增返贫的部分低收入农户进行严格审核,在按照既有的建档立卡程序审核基础上,与其签订了同意核查家庭经济状况授权委托书,并商请区民政局开展信息比对,重点核查新增返贫低收入农户商品房和机动车保有情况以及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金融状况,对各镇街上报的新增贫困家庭15户44人进行了精准识别,对其中4户16人涉及有房有车的不予认定

  与区民政局、区公安分局、区不动产中心召开部门联席会,明确低收入农户信息核查机制。通过将全区未脱贫低收入农户及其子女信息提供市民政局进行信息核查,共发现其中79户拥有房产141套,90户拥有汽车127辆。针对这一情况溧水区扶贫办高度重视,立即向区领导汇报并要求各镇街进行调查核实,做好整改。经镇村调查核实,并初步召开民主评议会评议,针对126户本人及其子女有房产车辆的低收入农户,已于前期退出11户,拟保留23户,拟退出92户。

  截止2018年底,我区所有市级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二、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区级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农工委、农业、民政、教育、卫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区扶贫办设在区委农工委。各镇街明确安排一名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主抓扶贫开发工作。各村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同时明确具体业务人员,完善区镇村三级工作网络。

  2、强化考核督查。各镇街党政一把手签订脱贫责任状,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对镇村、对部门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区督察办跟踪督查扶贫开发工作进展

  3、强化推进落实。溧水区在2016年初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暨扶贫开发会议,在2018年再次召开了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会议,区委书记、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部门协调会、现场推进会。区扶贫办在2017和2018年均逐镇召开了扶贫开发现场推进会,并常态化入村检查、指导工作。

  4、强化资金配套。出台《溧水区扶贫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溧财农[2016]387号),在市级补助的基础上,区设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低收入农户增收、低收入农户急重病灾救助、经济薄弱村和欠发达村能力建设、片区关键性项目建设奖补设立四个子专项。计划五年区级配套扶贫资金1.17亿元,每年2340万元。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监管,确保资金使用规范。

  5、引导全社会扶贫。进一步营造“扶贫济困光荣,脱贫致富光荣”的社会氛围。区扶贫办积极组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收看国家扶贫日全国扶贫典型颁奖典礼和江苏省扶贫典型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加大宣传我区获全省脱贫致富奖典型宣传力度,落实扶贫日大走访活动。溧水区扶贫“三会”发挥参谋助手作用,针对脱贫攻坚,做“拾遗补缺”;动员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和老区开发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帮扶资金,五年共精准实施“低收入(低保及低保边缘)农户发展产业直补项目”131个,直接补助到困难户资金为45万余元;实施“双扶双赢”,通过省、市扶贫“ 三会 ”的扶贫借款、溧水农村商业银行低息小额扶贫贷款、市扶贫“三会” 和区财政扶贫贷款贴息等途径,帮扶了300多家(次)经营主体,带动2600多户(次)困难农户就业和增收。实施“助学扶贫”,助学学生594名、助学金额75.7万元。实施“联系经济欠发达村帮扶”,四年来,会同市扶贫“三会”共完成项目8个、引进和补助资金244 万元,完成了村水利农业项目、健身休闲广场、太阳能路灯、草莓种植大棚、村环境整治等一批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2017年脱去欠发达村的帽子。2019年,陈卞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3.27万元和24857元,比2015年70.8万元和20110元分别增加82.47万元和4747元,年均分别增长53.8%和19% 。

  三、存在的问题

  1、扶贫对象自身造血能力仍需提升。虽然我区低收入农户已全部脱贫、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稳定性收入也全部达标。但村集体稳定性收入中,以为民服务专项资金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约占45%,门面房、标准厂房等租金约占35%,具有一定带动能力、示范效应的自主经营性项目较少,自身造血机能仍需加强。低收入农户刚刚摆脱困难,但这部分群体好比“大病初愈”,多数仍然“弱不禁风”,没有一点儿抗风险能力,一有风吹草动,如遇气候、市场等因素影响,很可能出现“返贫”。因此,值得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继续关心和关注。

  2、对扶贫攻坚认识不深、责任感不强。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扶贫攻坚,在思想认识上没有达到上级的要求和应有的高度,认为在南京地区,主要是相对贫困,没有必要花大精力去谋划。部分党员干部和基层负责人,多以应付或交差的态度来对待结对帮扶、入户走访等扶贫工作,部分基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中存在着台账资料不全、农户信息采集不准等问题。

  四、今后工作打算

  溧水区将认真贯彻市督查组要求,加快脱贫攻坚大排查工作实施进度,及时立出问题排查结果和问题清单。同时在2020年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年,做好大排查问题整改以及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保障体系,防止发生返贫。继续强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加大教育帮扶力度,保障困难家庭学生受教育权利,确保不发生因病因残失学辍学;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医疗保障救助范围,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落实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政策,把握困难人群动态需求。加大对无劳动能力贫困家庭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个不落。

  二是聚焦产业发展,提升内生动力。把激发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内生动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摆在扶贫开发的首要位置。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强化产业引导帮扶,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着力提升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自身造血机能,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提高经营性收入占比,逐渐改变村集体稳定性收入单纯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真正实现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的脱贫。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创新,着力培育新业态,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集团、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投资主体共同开发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增强对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户增收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继续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全力以赴推进脱贫后工作,按照“脱贫是新起点新征程”要求,有机融入“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紧紧依托于国家级南京农高区发展建设的历史新机遇,夯实产业基础,优化生活、生态环境布局,积极推动“四新”并举,即以产业振兴为牵引,加强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应用示范,在推动农业智能化、绿色化、精品化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加大老区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协调完善区域功能建设工作联系机制,加大部门镇(街)村考核力度,提升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为把“强富美高”新南京蓝图变为现实,贡献出溧水的力量。

溧水区老区扶贫“三会”

二0二0年七月三十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
苏ICP备2023055283号-1

关注


gh_d5bf5e97c38c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