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浦口区扶贫“三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做好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发展特色产业,送种苗下乡”活动,联合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南京国家农创园螯龙研究院、星甸街道、永宁街道等单位,购进科技优质小龙虾种苗进行繁育,通过基地加农户的方式,在永宁、星甸街道推广科技优质小龙虾规模化养殖,形成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根据全区水产养殖业的实际情况,各界人士认为要重点发展小龙虾品种的种质资源繁育、现代养殖模式集成示范,努力打造全省小龙虾良种资源区、产业样板区,建设现代化水产养殖模式。要利用优质小龙虾种苗提升现有虾塘养殖效益,采用科技优质种苗,开展小龙虾+N种养模式和水体综合养殖等综合模式,体现养殖时间短、投入低、见效快的特色。要充分利用产业政策和扶持资金,坚持“科技领先,技术服务,多方受益”的原则,促进小龙虾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和鼓励专业合作社、养殖户运用新技术养殖优质科技小龙虾,增加经济收入,推进乡村振兴。
一、科技优质小龙虾种苗介绍
2021年提供的科技优质小龙虾种苗,是南京国家农创园螯龙研究院利用在全国不同生态水域近十多个种群,经过多组合杂交后选育的优势种群,在离体脱毒孵化、无生物污染中繁育后的种苗。
科技优质小龙虾种苗具有以下优势:(一)该种苗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二)商品特征优异,该苗种亲本是按照身长:头胸1:1、尾大、身宽、螯小等标准选育,其商品小龙虾在适宜时机上市,基本上可达优质体型虾标准;(三)SPF苗种:该苗种采用断代隔离技术及独特的天然泉水资源繁育的SPF种苗,对白斑病毒病(五月瘟)的爆发有明显的控制效果;(四)离体孵化苗种具有苗种成本低,运输成活率高,病原基数低,苗种规格一致的优势。一是种苗:每亩可节省成本500元。离体孵化种苗,每只苗0.09元,每亩6000尾,每亩虾苗成本540元。比常规苗种每亩节省成本260元(常规放养每斤150尾苗种,40斤/亩*20元/斤=800元);种苗成活率提高30%,40斤*30%=120斤*20元/斤=240元。二是对于发病重的塘口白斑病平均死亡率降低30%,每亩二季500斤产量,至少可减少150斤死亡,按每斤20元计,可减少3000元损失。三是大规格商品虾提高50%,每亩二季500斤产量,0.7两上的虾常规按50%计250斤,则每亩可提高125斤大规格虾,按每斤增加10元计,每亩可多收入1250元。
二、科技优质小龙虾种苗研发单位——南京螯龙研究院有限公司简介
(一)南京螯龙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由中科院水生所、江苏省淡水所、江苏省虾蟹产业体系为科研平台,以首席专家唐建清教授为核心,组织南京大学、扬州大学及中科院水生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为人才团队。由南京国家农创园占股20%,南京孵雏合伙企业(人才团队)占股51%,南京清泉谷生态农业占股29%三家企业在南京国家农创园成立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
(二)重点研究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克氏原螯虾优势种群和品系选育;二是spf无白斑病毒种质资源挖掘、保护、繁育;三是离体孵化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四是生态功能性饲料开发;五是综合生态养殖模式研究。
(三)基地建设:目前有两个基地,一个基地位于浦口区星甸街道石村社区的南京清泉谷生态农业公司,养殖面积200亩,待开发面积200亩,主要开展优质科技小龙虾新品系的研发工作。目前已在江苏、安徽等10多个小龙虾主产区进行区域间种群交配试验。目前已初步筛选出相应的优势种群组合;同时利用天然泉水资源,结合种群选育开展SPF(不携带白斑病毒病)苗种的繁育。据统计,今年已生产优势种群SPF苗种10000公斤,现已培育优势亲本种虾20万尾。目前螯龙研究院计划培育优质SPF苗种1500万尾,能够满足3000亩大田养殖小龙虾用种需求。另一个基地在溧水区洪蓝镇,重点是亲本养殖和离体孵化。该基地已储备400多亩养殖水面,400平米的孵化场地,年孵化种苗5000万尾,可满足7000亩养殖科技优质小龙虾的需求。
三、扶持专业合作社和养殖户的基本概况
(一)林涛怀善家庭农场,位于星甸街道山西社区,养殖面积600亩,养殖有10年历史,有丰富的养殖经验,本次放养面积200亩,主要目的品种更新,为今后种苗生产提升种苗质量,也是螯龙种苗繁殖合作单位,同时示范养殖,本次为该单位供应离体孵化仔苗40斤,180万尾。(二)南京简诺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永宁街道西葛社区养殖面积400亩,有多年养殖经验,该合作社是产销结合型经营模式,主要想通过品种更新提升小龙虾品质,并在周边农户中示范,在当地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本次养殖面积200亩,为该社提供苗种40斤,约180万尾。(三)南京澎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位于星甸街道后圩社区。养殖面积300亩,以种苗更新,尝试虾蟹共养,本次养殖面积100亩,为其供苗20斤,在90万尾左右。(四)项立红家庭农场,位于星甸街道双山社区,承包土地300余亩,以苗木为主,其中长期闲置水面70亩,为了提高水面利用价值,尝试养殖小龙虾,本次为其供应80尾/斤虾苗3600斤,每亩50斤约4000尾。(五)南京养生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星甸街道九华社区,土地面积1000亩,以休闲旅游农业为主,其中水面150亩,本次养殖面积35亩,尝试打造龙虾垂钓休闲项目,本次为其供应80尾/斤虾苗1800斤,每亩50斤约4000尾。(六)石全家庭农场,位于星甸街道山西社区土地面积200亩,以综合种植为主,水面35亩,本次为其供应80尾/斤虾苗1800斤,每亩50斤约4000尾。
四、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调研考察。为实现“科技脱贫、扶贫不返贫”的目标,对科技小龙虾种苗开展实地考察及会议研讨,2020年11月25日上午,南京螯龙研究院在南京国家农创园召开产业扶贫研讨会议,根据考察结果商讨产业扶贫的可行性,应邀参加研讨会议的有南京市浦口区扶贫“三会”会长孔令富、国家岗位科学家江苏省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唐建清,南京市浦口区总工会调研员周怀建,南京国家农创园企业部部长肖长留,浦口区农业农村局扶贫办副主任宋方,星甸街道农经办主任朱小玲,浦口区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站站长蔡德森,江苏省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浦口基地主任张仁展等。
(二)项目签约。第一批:于2021年3月初在对产业扶贫项目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螯龙研究院分别与星甸街道和永宁街道签订了产业扶贫协议;为了落实到具体养殖户上,螯龙研究院又分别与南京澎湃生态农业公司、南京简诺种植合作社、南京林涛怀善家庭农场三家签订具体养殖协议。第二批:于4月29日-5月18日螯龙研究院、浦口区“扶贫三会”又分别与浦口区项立红家庭农场、浦口区石全家庭农场和南京养生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定了水面高效利用小龙虾养殖三方协议。据统计,两个批次签约总面积640亩,放养仔苗100斤,450万尾,放养SPF标粗苗(80尾/斤左右)7200斤。
(三)科技优质小龙虾赠苗的基本情况。3月9日上午,在浦口简诺养殖合作社举行了科技种苗捐赠仪式。浦口区扶贫“三会”、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局、永宁街道和星甸街道扶贫分会及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区水产站、南京国家农创园螯龙研究院相关等领导、区电视台、区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户等参加活动。此次活动仪式上,螯龙研究院现场与具体养殖人员对接,并赠送详细的养殖技术资料。
五、项目综合评估
(一)项目扶持资金情况

(二)科技优质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养殖户统计一览表:


(三)项目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产量明显提高。根据6户示范户养殖统计,养殖面积600亩,总产15.65万斤,平均亩261斤,比去年每亩增加61斤,平均增幅23.4%。
二是经济效益显著。(1)示范户效益:600亩平均每亩产值5538元,每亩纯利2936元;根据第一批三户统计比去年每亩增加利润1220元(具体数据见上表)。(2)螯龙研究院经济效益:种苗单位螯龙研究院也获得了一定收益,促进了小龙虾种业的发展。今年在浦口区累计推广离体孵化仔苗100斤,销售单价4500元/斤,销售总额45万元,成本3000元/斤,计30万元,除去企业销售额20%的免费部分计9万元,企业获利6万元;离体孵化标粗苗7200斤,销售单价37元/斤,销售总额26.64万元,成本28元/斤,除去企业销售额20%的免费部分计9万元,企业获利计1.15万元;累计企业获利7.15万元。
三是社会效益明显。
(1)带动周边就业(附:就业人员工作表)。通过本次产业扶贫项目的开展,带动了近30人的就业,为地方农户增加28万余元收入。
养殖户 | 带动人数 | 金额/元 | 均工资/元/天 |
澎湃生态园 | 2 | 20340 | 113 |
简诺合作社 | 5 | 93250 | 150 |
林涛怀善家庭农场 | 8 | 97200 | 135 |
项立红家庭农场 | 4 | 36900 | 140 |
养生园家庭农场 | 6 | 23000 | 100 |
(2)大幅度降低了养殖风险,常规种苗带病率远大于离体孵化苗种,在运输过程中应激反应严重,常有全部死亡现象,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病率也很高,尤其带有白斑病毒虾苗常有全塘死亡。(3)科技扶贫产品的实现,加快了科技种业的发展,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速度。既能快速缓和优质种苗生产上大量的缺口需求也对行业有序的发展取到一定的调控作用。(4)拉动了社会消费,今年放养14家,累计面积728亩,苗种价值72万元 ,获得产值420万元,生产资料消费、土地租金、人员就业等 150 万元; 72万元苗种的生产投入带来各种生产成本及市场消费达570 万元,产业扶贫杠杆率达1:8。(5)农户养殖理念得以更新,养殖技术得到提高;传统养殖留塘繁殖苗种,种质退化,生长慢、病害重、密度无法控制,即使有产量规格小上市迟价格低。通过本次定量放养,不但节省了饲料,上市早、规格大、价格高,养殖户在思想上得到了新的认识;另外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专家的现场指导及技术资料的宣传,更新了养殖技术,提高了养殖水平。(6)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和养殖带动作用。一是本次产业扶贫在学习强国中得以报到,加强了科技种苗产业扶贫的社会影响力。二是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定量放养、早放大规格苗种,错开稻田虾上市高峰,效果明显、效益明显,为周边大面积稻田虾养殖户起到了看得见的示范效果。根据各养殖示范点对周边农户需求统计:总18户计1348亩意向养殖面积,预期需虾苗5万斤左右,示范效果初见成效。
(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启示
一是社区是最贴近群众的最基层组织,如何充分利用国家农业政策、国家扶贫政策结合本地资源优势与潜能,做好项目的引流,落实好项目的实施,以项目看得见的成效更新思想观点、改进生产经营模式、提高技术水平,为本区布好局,开好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集体力量。二是研究院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等技术行业的对接,及时嫁接最新科研成果及引入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使种苗在养殖各要素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根据今年各家养殖情况看,养殖中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今后必须在种苗推广前,认真做好技术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四是本次实施项目因受苗种数量限制,未能在社区其他地方布点,示范范围偏小,影响力有限。
(五)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对今年项目结果认可、有意向的专业合作社和养殖户进行早登记造册,利用农业奖补政策,给予大力支持,扩大新型小龙虾养殖面积。二是建立苗种基地,实现大户自供,小户统供,因早春大规格苗种苗源紧,价格高,建立自身基地实现春苗秋放,不仅降低养殖户苗种成本,而且可以确保下一年4月底前大规格小龙虾上市,销售结束。三是继续与各级扶贫单位联系,对科技种苗新型养殖在政策、资金、销售等诸多环节给予支持,确保新型养殖取得较好的成效。四是继续保持与相关科研院所的联系与深度合作,一方面进一步提升种苗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尽快整理出一套标准养殖模式,使良种与良法配套,努力降低养殖成本、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南京螯龙研究院、浦口区扶贫“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