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828155655.png

未标题-1.jpg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南京市六合革命老区扶贫“三会”简介【3】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21/05/14    

一、“三会”成立及沿革

六合县扶贫开发协会成立于1994年4月25日,六合县老区开发促进会于成立1995年7月25日。实行“两会”合署办公,二块牌,一套班子。

2001年3月6日,县“两会”换届,召开“两会”二届一次会议。

2007年区“两会”换届。“两会”三届一次会议于2007年3月15日召开。

2012年区“两会”换届。“两会”四届一次会议于3月15日召开。

2016年11月17日南京市六合区扶贫基金会正式成立。

至此南京市六合区扶贫开发协会,南京市六合老区开发促进会,南京市六合区扶贫基金会(简称“三会”),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六合区“三会”下属九个分会(九个街镇),全区110个社区村全部成立扶贫小组。

二、“三会”宗旨

遵循全心全意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想实招、办实事、谋实利。

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拾遗补缺的原则,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好工作。

六合区“三会”主要领导,1~2届会长为刘方厚,3~4届为余立堂。

三、工作概述

(一)筹资扶贫

扶贫协会老促会成立初期,资金有限,每年只有3~5万元,零打碎敲。在全区范围,特别革命老区、经济薄弱地区,对一些特别贫困家庭给一定的经济补助,少量地帮助一些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困难户,搞一点小种植,小养殖,助其增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区“三会”有扶贫资金919万元,其中:扶贫基金620万元;每年可用于扶贫的有:省周转金110万元,市周转金60万,区财政16万元,区交通局9万元,市“三会”补助42万元,扶贫基金增值62万元。扶贫资金实力不断壮大,扶贫效果进一步提升。

(二)帮村扶贫

联系一个村、挂钩扶贫,实行整村推进,是六合区“三会”的首创。就是市区街“三会”三级联系一个重点村,区街“三会”二级每街镇联系一个村。从2004年起六合区“三会”共联系了25个村,这些村通过3~5年的联系帮助,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基本上都从各自街镇的后进方阵中前进到第二方阵,不少进入了第一方阵。

(三)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六合区“三会”一贯高度重视,所联系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对每个联系村基础设施的情况摸底梳理,向省市争取和区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建会以来共帮助协助实施项目535个,总投资117780.3万。极大地改善了老区和经济薄弱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促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双扶双赢

区“三会”利用省市周转金,支持工企业19家、专业合作组织26家发展生产,带动周边农民到企业、专业合作社务工、务农、增加收入。共带动困难户劳力502个,大致增加工资性收入1000多万元。真正做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双扶双赢的效果。我们还利用“四保五小”的有效形式,为留守乡村的人获得工作岗位。

(五)智力扶贫

一是免费培训驾驶员58名。

二是积极开展天海职校招生工作,15年共输送160名成绩差上不了学,经济困难上不起学的学生到天海职业读书。学生读书基本不花钱,包就业。160个家庭拨了穷根,栽上了富苗。

三是开展各种类型农技,技能、家政培训,使她们取得一技之长,增加了就业门路,增加了技术性收入。多年来区“三会”各分会自办和协办各类培训141期10015人次。

(六)助学扶贫

多种形式筹资助学,上级支持、周转金带动、基金增值、社会募集、滴水筑梦、志愿者结对。近年来共筹措资金737.6万元,受助学生达4321人。

(七)产业扶贫

我们针对联系村的实际情况,建议引导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有苗木为特色的苗木村;有苏薯8号山芋的山芋村;有板栗为特色的板栗村;有食用菌为特色的食用菌村;有富硒米为特色的水稻村等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从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

(八)志愿者扶贫

2016年4月,我们区“三会”组织了“三会”返流新有人到泰兴学习志愿者扶贫的经验,6月份成为第一个村志愿者队伍,目前区“三会”联系村、村村有志愿者队伍,村村有扶贫资金,志愿者有2100多人,扶贫资金有185万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
苏ICP备2023055283号-1

关注


gh_d5bf5e97c38c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