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828155655.png

未标题-1.jpg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南京市江宁革命老区扶贫“三会”简介【1】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21/05/19    

一、江宁区“三会”基本情况

南京市江宁区扶贫“三会”是南京江宁区革命老区开发促进会、江宁区扶贫开发协会、江宁区扶贫基金会三会合署办公后的简称。现设“三会”会长1名;副会长2名;秘书长1名(兼);副秘书长2名;秘书1名;会计1名。

1、南京市江宁区革命老区开发促进会成立于1996年11月,更名于2007年6月(原名为南京市江宁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促进会),法人代表:唐玉珍。其主要工作内容:遵循全心全意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人民服务的宗旨,征集、挖掘老区史料,宣传弘扬老区精神;开展扶贫帮困,传授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等科技知识,创办刊物,提供信息咨询。

2、南京市江宁区扶贫开发协会成立于2017年5月,法人代表:倪庆勇。其主要工作内容:积极宣传扶贫帮困事业在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开展调查研究,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开展信息服务和技术培训,加强交流合作。

3.南京市江宁区扶贫基金会成立于2016年7月,法人代表:李达才。基金会成立初期筹集本金650万元,2019年增加到本金2000万元。其主要工作内容:组织开展扶贫资金募集活动。科学运作基金本金,使其效益最大化。协调金融单位向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经济组织发放贴息货款,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基金收益用于贷款贴息。

二、近年主要来的主要工作

江宁区本届扶贫“三会”自2017年5月换届选举产生以来,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

1、健全扶贫“三会”组织网络。全区10个街道均已建立了分会,分会会长分别由街道退居二线的主要领导担任;201个村(社区)建立了扶贫小组,组长由村(社区)副职担任;建立了135家民企扶贫小组,组长由副厂级领导担任。全区还建立了一支近1500人的扶贫志愿者队伍。

2、挖掘红色资源,弘扬老区精神。江宁全境均属革命老区,区内有茅山和横山地区革命根据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全区涌现出了许多革命斗争故事和英雄人物事迹。为宣传老区精神,讲好老区故事,,我会积极开展挖掘老区史料,收集感人故事,用时三年时间组织编写了《南京市江宁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为加快老区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协会积极向区委、区政府策言,呼吁加大对老区开发和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区委、区政府已投入上亿元资金将新四军一支队旧址、横山抗日民主政府、云台山烈士墓、邓仲铭烈士墓等红色历史遗址进行修善打造,并将其列为全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将革命老区横溪街道石塘村打造成全国闻名的美丽乡村,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3、创新工作举措,拓宽筹资渠道。为扩大协会的社会影响,拓宽扶贫资金筹资渠道,提高帮扶能力,我会近年来分别采取争取政府支持;引导民企与村(社区)对结;扩大基金规模,提高基金投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扶贫资金众筹等形式,多渠道筹集扶贫资金。四年来共争取政府扶贫资金补助 4000余万元;新增扶贫基金本金1350万元,总额达2000万元;引导村企对结投入帮扶资金近200余万元;协调金融单位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经济组织发放贷款近亿元,协会贴息补助430余万元,带动低收入农民就业近6000余人;同时创新举措,敢为人先,及时利用互联平台开展公开募集扶贫资金活动,两年三次募集的扶贫资金达256.8万元。

4、加大培训力度,传授种养新科技。为及时向农民传授种殖、养殖、加工等方面新知识、新科技,我们采取与分会和政府部门联办、协办等方式,四年共举办各类科技、技能培训班454期,参加培训人数达21998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就业技能和增收能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
苏ICP备2023055283号-1

关注


gh_d5bf5e97c38c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