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会首页
三会概况
文件通知
资讯动态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
专项公示
经验交流
爱心企业
牵线搭桥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动态
/ 本地资讯
高淳区“三会”召开年度工作会议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23/01/18
1月13日,南京市高淳区“三会”召开会议,总结2022年区街镇“三会”帮扶及老区宣传工作,并对2023年贴贷项目申报、春节前困难农户慰问等作出安排。区“三会”会长张立新、副会长夏功保、李云以及街镇分会人员等出席、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过去一年,产业帮扶取得新的成效 。年初,通过各街镇分会组织立项申报,区“三会”与区农商银行审核联合发文,共下达帮扶贴息贷款指标910万元,帮扶项目43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2个、家庭农场17家、农业企业及大户9个、特色基地和美丽乡村建设5个,帮带600多农户参加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其中低收农户占30%。市“三会”下达项目补助资金17万元,区扶贫基金会安排资金配套,按照市帮扶项目资金直补管理办法的规定,重点支持17个规上示范合作社及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通过资金直补项目,增加银行信贷及社会投入资金2391万元,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及低收入家庭275户从业增收。通过续借市项目周转金50万元,重点支持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项目,项目帮带低收入农户30户参加合作经营增收,为高淳现代农业螃蟹产业区的发展发挥了示范作用。通过项目补助,扶持砖墙镇西江村百亩芦蒿大棚种植、淳溪街道薛城村百亩大棚芽芹种植、古柏街道和丰园3000亩生态水产养殖以及东坝街道万亩谷物基地建设,推动了三会系统“双扶双嬴”活动有效开展。会议认为,过去一年,联系村帮扶取得新的进展。各级为帮扶联系村争取资金达4000多万元,组织实施项目达49个,扶持农业产业园、设施蔬菜园和宜居乡村提升建设,带动400多村民就业,其中低收入户20%。漆桥街道双游村,通过申报国家、省级项目争取投入资金495万元,打造千亩水稻、蔬菜农民创业园,成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双游” 牌商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00多万元,农民增收渠道拓展。去年,该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安排慈善专项资金8.4万元,到8个街镇联系村看望低收入农户及老党员困难家庭131户、314人。其中因病、因残、失劳家庭占90%。市、区“三会”领导,专程赴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庙联系村,慰问帮扶农户4户,分别为每户送上慰问金2000元。慈善资金扶持花庙村东尚自然村拓宽改造村内道路(长240米、宽5米) ,并铺设沥青路面等。总投资40多万元,其中市慈善扶持资金、区街道“三会”配套资金各占50%。同时,花庙村增收基金的收益,用于补助低收入农户,受益户46户、65人,资助现金3.9 万元。累计资助资金已达15万多元。会议认为,过去一年,捐资助学取得新的成果。区内组织申报省、市慈善公募爱心助学子项目2个,筹款目标35万元,比上年增加了两倍。同时,制定了工作流程与具体实施的考核方案。分工负责,任务精准对接。通过领导成员分工、落实任务、精准对接,牵手爱心企业家、社会人士积极参加慈善冠名和“99公益日”捐赠活动。全区线上线下公募捐赠资金达37.5万元,超额完成了申报公募捐赠的目标任务。特聘乡村振兴促进会名誉会长的高淳佛教协会释果海会长、深圳高淳籍企业家魏建军董事长,分别在线下捐赠冠名善款各10万元。通过“99公益日”公募捐赠、社会慈善冠名及省市爱心企业助学等形式,共筹措资金达73.5万元,比上年的34.6万元,增长112.5%,帮助低收入困难家庭助学学生300多人次。会议认为,过去一年,技能培训取得新的效果。区街镇“三会”系统全年联合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30期,培训3500人次。其中在组织参与农民培训活动中,通过坚持联合举办高素质技能培训班,促进了农民创业就业新业态经济的发展。去年,漆桥街道分会配合农业部门,围绕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这篇大文章,邀请了南京市多名茶专家进行现场授课,组织茶叶种植大户、茶叶生产销售以及从事茶产业的职业农民300人次参加培训;阳江镇、砖墙镇等分会分别联合有关部门举办螃蟹特色产业培训,根据螃蟹养殖的生产季节特点,组织培训和指导从业农民,受训人员感受颇丰;桠溪街道分会联合桠溪国际慢城返乡的女青年陈孜,她创业成立了南京市慢淳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与有关高校、区相关部门进行深度合作,举办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为主题的培训班20多场,参训的高素质乡土人才500多人次,孵化带动了13户农户新办民宿、餐饮和农产品销售,吸引了省内外人士、创业者和旅游者前来观光学习,有效探索了“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乡村游+民宿”的发展新路子。会议认为,过去一年,老区宣传取得新的突破。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去年2月和11月,组织区街镇“三会” 全体人员,先后赴八个街镇就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红色遗址的保护利用等工作,进行了两次专题调研,一方面,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淳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和乡村振兴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果,从实践中感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在革命老区的落地生根;另一方面,通过调研宣传区、街镇“三会” 工作,进一步找到结合点,即在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如何发挥拾补缺作用,因地制宜做好协会工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尤其在调研建言上发挥协会作用,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年以来,重点在推进专业合作化发展,经济主体发展,粮油生产和特种水产以及市场建设上开展了专题调研,其中《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引领路人》(记陈福明及其谷物种植家庭农场)、《市场赋能助力乡村振兴》(高淳区拓展市场助推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呈报高淳区委,区委书记刘伟分别作了批示。先后在《中国老区建设》《江苏老区》《创业之星》《南京农村区域经济》等刊物发表文章8篇,编发《高淳老区》简报7期,编发信息20多则。同时,完成高淳红色资源的专题调研,并以专题报告呈报省、市老促会;根据桠溪“西舍红色堡垒”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通过调研,撰写专题报告报告呈区委,区委刘书记作出批示,并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牵头,组织制定方案,召开十多个部门分管领导现场办公会,落实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建设以及基地教育提升专项经费等。会同区委宣传部、党史办组织高淳老街、桠溪西舍开展了中国老促会授予“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牌匾的申报工作。2022年,高淳区“三会”荣获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三等奖”。会议强调,2023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笫一年,也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淳新实践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协会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省市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为要点,紧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拾遗补缺作用,争取多方资源,突出产业帮带、捐资助学、助力新型业态和数字经济等,带动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打工增收、合作增收,带动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应有作用。
1月13日,南京市高淳区“三会”召开会议,总结2022年区街镇“三会”帮扶及老区宣传工作,并对2023年贴贷项目申报、春节前困难农户慰问等作出安排。区“三会”会长张立新、副会长夏功保、李云以及街镇分会人员等出席、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过去一年,产业帮扶取得新的成效 。年初,通过各街镇分会组织立项申报,区“三会”与区农商银行审核联合发文,共下达帮扶贴息贷款指标910万元,帮扶项目43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2个、家庭农场17家、农业企业及大户9个、特色基地和美丽乡村建设5个,帮带600多农户参加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其中低收农户占30%。市“三会”下达项目补助资金17万元,区扶贫基金会安排资金配套,按照市帮扶项目资金直补管理办法的规定,重点支持17个规上示范合作社及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通过资金直补项目,增加银行信贷及社会投入资金2391万元,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及低收入家庭275户从业增收。通过续借市项目周转金50万元,重点支持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项目,项目帮带低收入农户30户参加合作经营增收,为高淳现代农业螃蟹产业区的发展发挥了示范作用。通过项目补助,扶持砖墙镇西江村百亩芦蒿大棚种植、淳溪街道薛城村百亩大棚芽芹种植、古柏街道和丰园3000亩生态水产养殖以及东坝街道万亩谷物基地建设,推动了三会系统“双扶双嬴”活动有效开展。
会议认为,过去一年,联系村帮扶取得新的进展。各级为帮扶联系村争取资金达4000多万元,组织实施项目达49个,扶持农业产业园、设施蔬菜园和宜居乡村提升建设,带动400多村民就业,其中低收入户20%。漆桥街道双游村,通过申报国家、省级项目争取投入资金495万元,打造千亩水稻、蔬菜农民创业园,成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双游” 牌商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00多万元,农民增收渠道拓展。去年,该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安排慈善专项资金8.4万元,到8个街镇联系村看望低收入农户及老党员困难家庭131户、314人。其中因病、因残、失劳家庭占90%。市、区“三会”领导,专程赴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庙联系村,慰问帮扶农户4户,分别为每户送上慰问金2000元。慈善资金扶持花庙村东尚自然村拓宽改造村内道路(长240米、宽5米) ,并铺设沥青路面等。总投资40多万元,其中市慈善扶持资金、区街道“三会”配套资金各占50%。同时,花庙村增收基金的收益,用于补助低收入农户,受益户46户、65人,资助现金3.9 万元。累计资助资金已达15万多元。
会议认为,过去一年,捐资助学取得新的成果。区内组织申报省、市慈善公募爱心助学子项目2个,筹款目标35万元,比上年增加了两倍。同时,制定了工作流程与具体实施的考核方案。分工负责,任务精准对接。通过领导成员分工、落实任务、精准对接,牵手爱心企业家、社会人士积极参加慈善冠名和“99公益日”捐赠活动。全区线上线下公募捐赠资金达37.5万元,超额完成了申报公募捐赠的目标任务。特聘乡村振兴促进会名誉会长的高淳佛教协会释果海会长、深圳高淳籍企业家魏建军董事长,分别在线下捐赠冠名善款各10万元。通过“99公益日”公募捐赠、社会慈善冠名及省市爱心企业助学等形式,共筹措资金达73.5万元,比上年的34.6万元,增长112.5%,帮助低收入困难家庭助学学生300多人次。
会议认为,过去一年,技能培训取得新的效果。区街镇“三会”系统全年联合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30期,培训3500人次。其中在组织参与农民培训活动中,通过坚持联合举办高素质技能培训班,促进了农民创业就业新业态经济的发展。去年,漆桥街道分会配合农业部门,围绕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这篇大文章,邀请了南京市多名茶专家进行现场授课,组织茶叶种植大户、茶叶生产销售以及从事茶产业的职业农民300人次参加培训;阳江镇、砖墙镇等分会分别联合有关部门举办螃蟹特色产业培训,根据螃蟹养殖的生产季节特点,组织培训和指导从业农民,受训人员感受颇丰;桠溪街道分会联合桠溪国际慢城返乡的女青年陈孜,她创业成立了南京市慢淳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与有关高校、区相关部门进行深度合作,举办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为主题的培训班20多场,参训的高素质乡土人才500多人次,孵化带动了13户农户新办民宿、餐饮和农产品销售,吸引了省内外人士、创业者和旅游者前来观光学习,有效探索了“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乡村游+民宿”的发展新路子。
会议认为,过去一年,老区宣传取得新的突破。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去年2月和11月,组织区街镇“三会” 全体人员,先后赴八个街镇就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红色遗址的保护利用等工作,进行了两次专题调研,一方面,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淳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和乡村振兴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果,从实践中感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在革命老区的落地生根;另一方面,通过调研宣传区、街镇“三会” 工作,进一步找到结合点,即在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如何发挥拾补缺作用,因地制宜做好协会工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尤其在调研建言上发挥协会作用,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年以来,重点在推进专业合作化发展,经济主体发展,粮油生产和特种水产以及市场建设上开展了专题调研,其中《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引领路人》(记陈福明及其谷物种植家庭农场)、《市场赋能助力乡村振兴》(高淳区拓展市场助推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呈报高淳区委,区委书记刘伟分别作了批示。先后在《中国老区建设》《江苏老区》《创业之星》《南京农村区域经济》等刊物发表文章8篇,编发《高淳老区》简报7期,编发信息20多则。同时,完成高淳红色资源的专题调研,并以专题报告呈报省、市老促会;根据桠溪“西舍红色堡垒”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通过调研,撰写专题报告报告呈区委,区委刘书记作出批示,并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牵头,组织制定方案,召开十多个部门分管领导现场办公会,落实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建设以及基地教育提升专项经费等。会同区委宣传部、党史办组织高淳老街、桠溪西舍开展了中国老促会授予“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牌匾的申报工作。2022年,高淳区“三会”荣获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三等奖”。
会议强调,2023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笫一年,也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淳新实践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协会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省市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为要点,紧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拾遗补缺作用,争取多方资源,突出产业帮带、捐资助学、助力新型业态和数字经济等,带动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打工增收、合作增收,带动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应有作用。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苏ICP备2023055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