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会首页
三会概况
文件通知
资讯动态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
专项公示
经验交流
爱心企业
牵线搭桥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动态
/ 本地资讯
陈巷村三年大变化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07
江宁区禄口街道陈巷村,地处横溪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属丘陵地区。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14个自然村,农户760户,总人口2570人,劳动力1548人,耕地面积3200亩。三年前,经济总量在全街道社区中占中下水平,村集体经济收入36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210元。社会事业、科技文化、生产生活水平还跟不上形势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要求,距全面小康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2012年,在区街“两会”的大力帮助扶持下,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确定陈巷社区为街道“两会”的联系点。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下,该村在党总书记方泽林同志的带领下,社区一班人,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目前,社区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事业蒸蒸日上,扶贫开发效果明显,农民生产水平、生活质量日新月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 为了进一步加快整村建设步伐,促进老区经济快速发展,社区一班人齐心协力,同心同德,走出去,请进来。从2012年至2014年底,三年共引进项目13家,争取税源2450万元,争取项目资金380万元,截至2014年12月,社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01万元,集体净资产由2011年底的984万元,增加到2014年底143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050元。社区低收入农户由62户(6500元以下)减少到43户,剩余17户,在2015年又脱贫10户。目前,社区经济总量、集体总收入在全街道30个社区中进入了第一方阵。 二、扶贫帮困,促进农民增收 现在,社区经济实力雄厚了,但是,社区一班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停止不前,而是感到身上的担子重了,压力更大了。因为,集体虽然有钱了、富裕了,但是“天堂里面有穷人”,他们 一时一刻也没忘记过,社区还有一部分困难户、低收入户。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的情况还存在。因此,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经济发展上,扶贫帮困为民办实事上,如何将社区发展成果与村民共享改革红利等等,这是社区一班人常思常想的问题。于是,社区加快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三年来,紧紧抓住以引进项目落户企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落户企业的对接,主动上门与企业领导沟通协调,同时,社区也积极地为企业做好各项服务和相关矛盾的调处工作,确保企业生产正常运行。由于社区为企业提供了优质服务和大力支持,所辖企业也对社区给予了回报,并为帮扶工作作出了贡献。 1、三年来,企业为社区解决困难户、低收入户、群众就业22人,就业人员月工资基本保持在1700—2500元左右。这样,既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的就业,增加了收入,同时,也方便了群众靠家近好种田,做到了务工种田两不误,一举两得,增加收入。 2、三年来,社区高度重视特困户、困难户、天灾人祸等各类困难群体,积极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每年认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积极采取生活资助,大病、入学救助、困难补助等形式,三年来共投入扶贫帮困资金60多万:(1)合作医疗参保费,70周岁以上老年人费用全由社区承担,每年约3.5万元,计10万元。(2)农业用电费用不要村民负担,全由社区支付,计12万元。(3)三年共发放困难群体救助资金约32万元。(4)对大病患者家庭实行二次救助约6万元。还为困难户家庭子女就业上学资助。 三、利民惠民,多办好事实事 2012年至2014年以来,社区累计投入1205万元,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绿化亮化、农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修桥铺路、清洁家园、清洁水源等,主要有:(1)2012年,经申报批准,投资380万元新建便民服务中心大楼1800平方米。(2)投入资金50万元,建设自然村水泥道路11000米。(3)投入资金105万元,将自然村道路两侧绿化、亮化,长江引水户户通,河塘清淤42面,成立一支卫生保洁队伍8人,每天负责完成辖区内所有生活垃圾,确保日产日清,环境整洁。(4)投入资金30万元,建设村民停车场1200平方米。(5)环境整治投入资金480万元,完成了后陈巷雨水分流工程建设。(6)投入资金160万元,建设抗旱排涝站5座,渠道1200米,农田改造30亩。 三年的建设发展,陈巷村面貌大变,社区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升。社区干群决心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江宁区“两会”禄口分会)
江宁区禄口街道陈巷村,地处横溪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属丘陵地区。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14个自然村,农户760户,总人口2570人,劳动力1548人,耕地面积3200亩。三年前,经济总量在全街道社区中占中下水平,村集体经济收入36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210元。社会事业、科技文化、生产生活水平还跟不上形势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要求,距全面小康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2012年,在区街“两会”的大力帮助扶持下,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确定陈巷社区为街道“两会”的联系点。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下,该村在党总书记方泽林同志的带领下,社区一班人,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目前,社区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事业蒸蒸日上,扶贫开发效果明显,农民生产水平、生活质量日新月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 为了进一步加快整村建设步伐,促进老区经济快速发展,社区一班人齐心协力,同心同德,走出去,请进来。从2012年至2014年底,三年共引进项目13家,争取税源2450万元,争取项目资金380万元,截至2014年12月,社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01万元,集体净资产由2011年底的984万元,增加到2014年底143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050元。社区低收入农户由62户(6500元以下)减少到43户,剩余17户,在2015年又脱贫10户。目前,社区经济总量、集体总收入在全街道30个社区中进入了第一方阵。 二、扶贫帮困,促进农民增收 现在,社区经济实力雄厚了,但是,社区一班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停止不前,而是感到身上的担子重了,压力更大了。因为,集体虽然有钱了、富裕了,但是“天堂里面有穷人”,他们 一时一刻也没忘记过,社区还有一部分困难户、低收入户。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的情况还存在。因此,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经济发展上,扶贫帮困为民办实事上,如何将社区发展成果与村民共享改革红利等等,这是社区一班人常思常想的问题。于是,社区加快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三年来,紧紧抓住以引进项目落户企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落户企业的对接,主动上门与企业领导沟通协调,同时,社区也积极地为企业做好各项服务和相关矛盾的调处工作,确保企业生产正常运行。由于社区为企业提供了优质服务和大力支持,所辖企业也对社区给予了回报,并为帮扶工作作出了贡献。 1、三年来,企业为社区解决困难户、低收入户、群众就业22人,就业人员月工资基本保持在1700—2500元左右。这样,既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的就业,增加了收入,同时,也方便了群众靠家近好种田,做到了务工种田两不误,一举两得,增加收入。 2、三年来,社区高度重视特困户、困难户、天灾人祸等各类困难群体,积极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每年认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积极采取生活资助,大病、入学救助、困难补助等形式,三年来共投入扶贫帮困资金60多万:(1)合作医疗参保费,70周岁以上老年人费用全由社区承担,每年约3.5万元,计10万元。(2)农业用电费用不要村民负担,全由社区支付,计12万元。(3)三年共发放困难群体救助资金约32万元。(4)对大病患者家庭实行二次救助约6万元。还为困难户家庭子女就业上学资助。 三、利民惠民,多办好事实事 2012年至2014年以来,社区累计投入1205万元,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绿化亮化、农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修桥铺路、清洁家园、清洁水源等,主要有:(1)2012年,经申报批准,投资380万元新建便民服务中心大楼1800平方米。(2)投入资金50万元,建设自然村水泥道路11000米。(3)投入资金105万元,将自然村道路两侧绿化、亮化,长江引水户户通,河塘清淤42面,成立一支卫生保洁队伍8人,每天负责完成辖区内所有生活垃圾,确保日产日清,环境整洁。(4)投入资金30万元,建设村民停车场1200平方米。(5)环境整治投入资金480万元,完成了后陈巷雨水分流工程建设。(6)投入资金160万元,建设抗旱排涝站5座,渠道1200米,农田改造30亩。 三年的建设发展,陈巷村面貌大变,社区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升。社区干群决心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江宁区“两会”禄口分会)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苏ICP备2023055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