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828155655.png

未标题-1.jpg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沉寂山村崛起时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07    

——高淳区东坝镇沛桥村发展纪实

  沛桥村原来是高淳区东坝镇的一个偏辟乡村。以往虽有山水相映,乡间小道曾经成为通往东坝镇的重要通道,村庄成为来往外客小憩之地,有过乡村驿站美称。但由于缺乏现代交通,一度信息相对闭塞,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农户增收空间受阻。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带动力不强,直接影响到村民致富和全面小康建设。新世纪以来,随着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该村通过区镇实施人才交流,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得到加强;强化以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对接帮促,区域环境迅速得到改善。从而,村民致富门路有了拓宽,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美丽乡村建设明显加快,沉寂多年的经济薄弱村终于焕发生机。到2014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和村集体年经营收入分别达19960元和170万元,比“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增长 22 %和2.4倍。经过村庄环境整治4个自然村建成“康居乡村”,相继被评为省市“民主法制村”,连续多年被区授予“争先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村综合实力在全区排序由2010年的94位上升到2014年的14位,进入市综合实力百强村。      
  一条幸福路
  本世纪之初,一个富有远见的发展规划付诸实施,即芜太公路(芜湖至太湖流域)高淳段首先建成,一条跨区域一级公路由西至东在高淳中部也经该村穿越而过,为活跃整个区域经济以至对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的沛桥带来发展契机。有了这条路,为拉近村民与市场的距离,促进农产品销售提供了便利。该村养殖的2000多亩螃蟹,过去由于道路不畅,信息不灵,常常出现滞销。从此以后,其产品销售比以往加快,渠道更畅,市价和效益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亩均年收入达5000元左右,从事经营的100多养殖户从中获得直接收益。有了这条路,为镇办工业触角延伸到村,带动村民转移就业提供了机会。该村进区打工的300多人,年人均收入已达到3万元左右,不出村就可挣到一笔可观收入,尤其是部分中老年及妇女劳动力,从中受益颇多。有了这条路,为吸引外来资本参与农业资源开发,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及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提升了竞争力。近年由多方投资,相继建成一万多平方米的蘑菇工厂化生产厂房、150多亩的蔬菜种植钢架大棚,以及800多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对加速推进特色、高效、适度规模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了这条路,农村公交站、苏农连锁超市设到村口,更为村民出行及农资进村入户提供了更多方便。
  弱村变强村
  村级班子弱、集体经济差往往直接影响到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强化村级组织能力建设,近年一方面通过镇派和统一招考等形式,注重从具有实践经验和实干精神的基层骨干中,从具有专业知识和良好素养的大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村级领导班子或进入社区工作,使其队伍素质结构得到优化,办事能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通过市区有关部门与村挂钩,实施对接帮促,扶持发展富民产业和村级经济,增强了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民办事有了实力支撑。在村级经济发展上,该村重点借助帮扶部门惠农项目资金支持,主动融入社区服务、园区建设、集镇开发等,与多方合作先后建成一批资产性或公益性增收项目,现已陆续发挥效益。如在社区配套服务上,该村于2010年投资650多万元,其中由市区商务、供销系统支持150万元,在村口建成3980多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除办公、服务用房外,剩余房产用于出租,每年租金收入达35万元。在园区配套建设上,与有关7个村合作,去年以来共投入1800多万元,在镇工业区新建了13400多平方米的人才公寓,近期将竣工验收对外销售或出租。在商贸合作开发上,今年与和睦涧村投入1700多万元,在东坝集镇新建了10300多平方米的银墅商厦,已提前对外出租,年租金收入达80多万元。在社保事业发展上,已投入650多万元,新建2300平方米的沛桥居家养老中心,内部设施正在配套,力争纳入镇社保体系投入使用。由此,多年的经济薄弱逐步转化为具有一定办事能力和经济实力、各方面工作较为出色的先进村。
  家园添新姿
  近年注重加强了村公益事业建设,村民幸福感明显提升。该村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对自然村之间长达8公里的道路及古沛桥已进行升级改造和维修,让村民出行增加方便;通过多次改水、清挖40多个当家塘,为村民解决吃水、用水困难;扩建村幼儿园,可容纳80多名儿童入园,为村民家庭有效缓解子女入托难;新建面积达230多平方米的村医疗卫生服务室,选配了2名医务人员,方便了村民就地看病,小病可以不再出村;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及其窗口建设,信息透明度增加,村民办事更加便利。重视了村庄环境整治,村民生活舒适度明显提高。先后投入370多万元,通过拆除破旧房屋,新建公厕、垃圾箱、停车场;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铺设排污管网,实施雨、污分流;进行户厕改造、填埋露天粪坑,清理乱堆乱放;浇注村内水泥路,建设绿化、健身广场,新装路灯,对围墙进行改造和墙面立体出新;组建保洁员队伍,建立和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等,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一道亮丽风景。

 

 

(李云  功保  新华)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
苏ICP备2023055283号-1

关注


gh_d5bf5e97c38c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