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828155655.png

未标题-1.jpg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跃进:慢城深处的一道风景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07    

  地处南京市高淳区桠溪国际慢城东部的跃进村,原为市区闻名的经济薄弱村,也是革命老区重点村。
  近年,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市委黄莉新书记“四解四促”到该村蹲点调查,通过走村串户,与村民促膝交谈或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和反映,帮助该村制订新的发展规划和措施,从多方面实施有效帮扶,促进了红色文化的打造,推动了绿色富民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举措的落实,促进了民生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红色西舍 分外清丽
  桠溪镇跃进村有7个自然村,其中西舍自然村为较大村庄之一。抗战期间,这里是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一度成了苏南新四军抗日活动的重要中心。如今留存的革命旧址及流传至今的许多生动故事,人们仍记忆犹新,在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去年以来由市区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通过精心规划,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对其村内环境进行了重新整治,新铺了石板路,增加了绿化坛,增设了新路灯,对青瓦、白墙的民宅进行了重新打理;尤其是根据“修旧如旧”要求,对革命遗址实施修复、重建,先后恢复了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大礼堂旧址、新建了村史馆,修复了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新四军兵工厂、以及溧高抗日民主政府创办的国华初级中学等旧址,还将新建红色纪念碑等,并与其陈列展出的史料、实物,再现了老区当年抗战的峥嵘岁月及其情景。
  同时,与之映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舍小马灯展馆,修复并对外开放的张巡纪念馆,新建和重新装修的古戏楼等,其乡村民俗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融为一体,更彰显了革命老区村的生机和魅力。
  绿色产业 初显特色
  近年,246省道改道、村对外交通条件改善,以及桠溪国际慢城建设带来的契机,加之借助帮扶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该村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对其3600多亩低产田分批实施改造,逐步形成“沟渠路”及水系配套的高标准农田,为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特色规模农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极为有利条件。
  前几年,先期整理的2000多亩耕地,除承包土地农户自行种粮外,已由村实施有序流转,建成了千亩苗木基地。今年,再次整理的1600多亩农田,正在进行设施配套,并根据村民意愿,部分由承包农户自行耕种,其中的80%的土地通过有序流转,实行粮食规模种植;村还新建了100亩的钢架大棚,由市蔬莱研宄所进行技术指导、大户承包经营。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营户效益的提升和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增加,而且为土地承包农户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增加了土地租金收益和打工收入。目前该村70%以上的务农剩余劳动力已进入农业园区打工,年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
  2014年,村里还通过多方调查论证,与经营大户合伙,先后投入360多万元,创办了锅炉颗粒燃料生产厂,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农作物桔杆作原料,仅2015年已生产颗粒燃料3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盈利30多万元,并带动数十人打工增收。
  百姓生活 充满生机
  建设全面小康,关键要让村民过上更好日子。近年来该村重点围绕扶贫济困和美丽乡村建设,兴办民生实事,促进了村民共同富裕和携手共奔小康。
  一方面通过免费为村民提供编织机械,促进低收入农户从业增收。如西舍村民张小伢,全家五口,本人患有疾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庭收入明显减少,仅靠其子在外打工,维持全家生计困难。前几年,村里为该户提供了一套草绳编织机,免费提供原料,从事草绳编织,仅2015年年收入突破5万元,很快实现脱贫。
  另一方面通过免费为村民提供钢架大棚,促进低收入农户经营增收。今年村里再新建100亩钢架大棚,将包给低收入农户种植特色蔬菜,并免费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指导、销售服务,预计有70多户低收入农户可从中受益。
第三通过为特困农户抢修危房或发放补助金,为之排忧解难。仅去年至今,共为8户困难户翻建、重建住房,共为33户贫困户发放了3万多元补助金,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第四重视了公益事业建设,促进了为民服务和村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去年以来,对原设施简陋的村卫生室实行了异地搬迁,目前已搬至新建的村委大楼,并添置了新的医疗设备,配备了乡村医生,进一步改善了乡村医疗条件,方便了村民看病。同时在有关自然村添置了健身路径、篮球架、乒乓球桌,修建或重建了停车场、村民活动广场以及自然村老年活动室等,为村民文体活动和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村里还结合“和美家庭”、“最美家庭”、“五星文明户”、“身边的好人”的评选、新建村民先进事迹宣传栏、组建民间文艺表演队等,崇尚了乡村时代文明。近期,还由区“两会”捐资和牵线,由高淳老街文化艺术团赴西舍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多剧种戏剧演出,进一步为丰富村民文化活动增添了乐趣。
  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近年还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了村庄环境整治,特别是重视了自然村道路建设,通过对西舍、董家塘、试宅里等村重点路段新铺灰色化、黑色化路面,提高自然村道路等级,有计划发展果品采摘、建设土特产、“农家乐”一条街,进一步为推进乡村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打下良好基础。全村目前已有5个自然村实现星级“康居乡村”,其中西舍自然村己由三星“康居乡村”升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村庄环境明显改观,特别是红色文化已成桠溪国际慢城的一道亮丽风景。

 

(李云)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
苏ICP备2023055283号-1

关注


gh_d5bf5e97c38c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