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828155655.png

未标题-1.jpg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为了真扶贫 甘为孺子牛--六合区“三会”金牛湖街道分会会长 卞立才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10    

  我是六合区“三会”金牛湖街道分会会长,从事“三会”工作已有10个年头了,十年来的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搞好老区农村基层的扶贫工作,贵在一个“真”字,重在一个“实”字,作为一个不在职、不在位的干部,只有发扬甘为孺子牛的老黄牛精神,在市区“三会”的指导下,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从所做的每一件事中,体现真扶贫,出实效,就能在扶贫工作中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
  一、善为小事,小中见大看实迹
  在农村基层扶贫工作中,要善于做小事,只要与扶贫有关的事,小事当大事做,才能体现真扶贫。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扶贫就成了一句空话。
  扬州天海职校来六合招生,每年我们全街道只能推荐1-2名贫困户初中毕业学生升学读书,看起来是小事一件,但每年我都要做上几个月的工作,首先要普遍调查、排队摸底,了解情况,对象确定后,还要走村入户,上门做宣传动员工作,最后还要帮助克服经济上的困难,直到把学生送到扬州报名上学。就这样,多年来先后推荐了15名贫困户子女到扬州天海职校就读。同样的情况,市“三会”每年分配给我们六合免费学驾驶的名额只有6个,我都是积极争取,从不放弃,虽然只有1个名额,但是它能帮助1名贫困家庭子女找到就业出路,实现脱贫致富,小事也要当做大事做。到今年为止,先后选送了9名贫困户子女参加免费学驾驶,并都领到了驾照。
  我做的这些小事,如今已看到了扶贫的效果,到天海职校读书的学生,有的已经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工资收入都在3000-5000元,不仅实现了一人工作、全家脱贫,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栽了富苗,挖了穷根。参加免费学驾驶的贫困户子女丘明露,如今在一家公司当驾驶员,月收入6000多元,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古人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实迹充分证明,小中见大,见实效才是真扶贫,真扶贫就有大作为。
  二、乐做好事,好事多磨谋实效
  乐意做好事,好事要多磨,多磨的目的就是要达到精准扶贫。实践证明,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多磨。比如免费培训、免费学驾驶,发放贴息资金、使用扶贫周转金等,都是好事,但是用它来帮亲友、送人情、做好人,或是不负担责任、马虎了事,随意处置,把扶贫的好事搞得与扶贫沾不上边,好事就变成了坏事。所以好事必须多磨,为扶贫谋实效,做到真扶贫。
  每年区“三会”和街道扶贫资金会都要安排3-4万元的扶贫贴息资金和10万元的扶贫周转金。在安排贴息资金上,我都和社区村的领导班子一起,认真过细地商讨研究,力求做到五个精准:确定受扶对象精准,规划生产项目精准,落实技术指导精准,明确结对帮扶精准,制订增收目标精准。贴息资金安排到位后,登记造册,并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验收,有总结。使有限的贴息资金,发挥最佳的扶贫功能,切实帮扶部分低收入农户通过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峨嵋山村贫困户郑在金通过三年连续贴息帮扶,发展鱼塘和家禽综合养殖,收入逐年增加,不仅摆脱了困境,还实现了脱贫致富。
  在使用扶贫周金上,也紧紧地扣住扶贫这个环节。去年开始,南京中德环保有限公司,借用省扶贫周转金10万元,我把协调借款手续和落实扶贫措施同步进行,推荐安排6名低收入户劳力进企业务工,确定了2名贫困学生的助学措施,每人每年资助助学金2000元。
  三、多办实事,实事实办求实惠
  多办实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靠什么来办实事,破解这道难题,全靠自身内外双修来解决,内修动力,主要是看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强烈愿望,外修活力,争取外界的大力支持。这样,通过上挂下联,八方支持来办实事。
  办实事,首先要出好点子,找准路子。峨嵋山村地处偏僻山区,村民吃水困难,而与峨嵋交界的仪征地区已经通上了自来水,水源还是来自长江。接通仪征自来水,彻底解决峨嵋村民的吃水难,这个点子一出,村两委班子一致赞同。与仪征自来水厂一接洽,得到了大力支持,不到半年时间,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主管道由自来水厂投资,其余由区财政补助一部分、集体出资一部分、村民自筹一部分,就这样,一项深得民心的利民惠民工程,既省钱又省时地顺利完成了。
  办实事,还要勤动嘴,多跑腿,和仁村是街道的边缘村,属丘陵山区,在实施整村推进时,在与村领导班子商订项目规划时,把村民反映强烈的“行路难”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列入计划,多次跑区“三会”和交通部门,汇报反映计划方案、施工现状、困难矛盾等问题,得到了区“三会”和交通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先后共修造了三条共9千米水泥路、5条5千米的砂石路,彻底改变了和仁村落后不畅的交通状况,解决了村民长期以来行路难的问题。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
苏ICP备2023055283号-1

关注


gh_d5bf5e97c38c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