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828155655.png

未标题-1.jpg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认真履行职责 当好参谋助手--江宁区“三会”江宁街道分会副会长、秘书长李达才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10    

  我是扶贫开发攻坚战线上的普通一兵,从2002年以来一直担任江宁分会副会长、秘书长工作。我的家乡陆郎曾是新四军东进时建立的抗日游击区。自小我常听到长辈们讲述当地乡民支援新四军游击队抗日除奸生动事迹,深切了解到老区人民为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因此,我对家乡老区人民的感情更加真切,对自己老有所为、能从事“三会”工作的机缘倍加珍惜。十多年来如一日,先后与街道分会三任会长配合工作,始终做到甘当助手,忠于职责,在促进老区建设,引导农民创业,实施扶贫帮困方面努力做好工作。
  一、搜集史料,宣传老区
  抗日战争时期,朱门山区隶属横山根据地山西游击区,刘杰枝等数十名新四军干部在当地乡民掩护下组建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民运活动,建立了朱门游击中队和民兵组织,配合新四军老三团对敌作战十多起,歼灭日伪军共计三百多人,捕杀朱四腕等汉奸特务十一名。刘振东等七位新四军战士在攻打白泽村据点战斗中壮烈牺牲,游击中队指导员吴德仁和农会干部王长贵先后遭汉奸特务暗杀。还有很多发生在境内的抗日斗争史实没有文字记载,部分知情老前辈渐渐离世,抢时间挖掘整理革命斗争史料是我身为分会秘书长重要职责所在。十多年来,我先后走访亲身参战和经历斗争过的焦国权、李昌仁等老战士、老前辈,详实完整地撰写出《柏泽歼敌战》、《阴山阻击战》、《游击队长汪光裕》、《朱门抗日乡中队》等十多篇老区史料,其中《柏泽歼敌战》被新四军研究会江宁分会编入专辑出版,全部史料被新一轮《江宁街道志》录用,陆郎中、小学还将这部分史料编辑成册,作为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
  二、深入调研,建言献策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我们“三会”近阶段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自2008年以来,街道分会先后直接介入扶助组建了“星根农作物种子”、“久久家禽养殖”、“杨子山茶叶”、“云荷虫草”四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我本人在帮助合作社整理文字材料、办理证照手续方面做了具体工作。合作社运营过程当中我们始终坚持跟踪调查,加强服务,先后撰写了《保护茶叶品牌,促进茶农增收》、《荷花窑厂转型发展虫草产业》、《从个体户到农场主》等调查报告,提供给有关分管领导参考决策。南京星根农作物种子专业合作社是南京市区域内规模最大的农作物良种生产基地。我在帮助合作社整理上报文字材料方面同样担当起秘书长的角色,在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方面行使了参谋助手职责,在争取政府部门和上级“三会”帮扶方面发挥了联络员作用,先后帮助合作社从省扶贫协会无息借款20万元、从区农工委贴息贷款200万元,帮助解决了烘干机房建设、购置农业机械以及生产周转资金短缺方面的实际困难。
  三、整村推进,促进发展
  本街道荷花社区由原王府、荷花、河东3个经济薄弱村合并组建,位于苏皖交界边缘丘陵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发展滞后,2012年经济总量排列街道22个社区(村)倒数第四位,有496家农户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2013年,通过我们分会积极努力,市、区“三会”实地调研,荷花社区被市、区、街三级“三会”确定为整村推进联系点。我从一开始就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实际帮扶工作之中,直接参与社区领导班子研究制定发展规划,主动为社区领导班子敲边鼓、当参谋,做好扶贫帮扶工作。
  一是发展集体经济。自2013年以来,社区通过土地流转,培植种粮大户。先后流转耕地面积5250亩,占农田总面积81%,百亩以上规模的种粮大户有16家。集体保护了大量土地,创造了商谈农业开发项目的条件,同时集体增加了服务收入10万元。
为了引进税源增加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社区通过多方面努力,逐步完善了“荷花工业园”园区基础实施,已引进30多家小型加工企业在园区落户,预计今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600万元,增加集体租赁收入和税收分成20万元。同时,本社区共有286位农民进工业园区务工就业,人均年收入2.5万元,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对宝华采石场,协助社区论证申请回填复绿工程,预计每年增加集体可支配收入50万元以上。
  二是扶持农民创业。分会尽力而为帮助创业农户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农民夏兆石从2005年就开始租种本村40亩农田,目前通过土地流转种粮面积多达320亩,成为社区内规模种粮大户。分会了解夏兆石的困难实情后及时与社区领导沟通,先后帮助夏兆石修建了1200米硬质灌溉渠和800米机耕路,协调帮助他们解决了库房和晒场建设用地。近年来,分会与荷花社区扶贫小组紧密联系协调联动,组织种养业专业户参加科技培训76人次,帮助创业农户借贷生产周转金35万元,帮助28家农户沿境内汤铜公路边开办“农家乐”饭店,通过扶持农民创业实现增收致富目标。截止2015年底,荷花社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6630元,比上年增加18.3%。
  三是争取建设项目。团结坝翻水站项目。通过市、区“三会”联系水利部门领导来现场察看,争取到3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至2015年10月建设完工。新渝线建设项目。分会利用市、区“三会”联系帮扶荷花社区的难得机遇,帮助社区申报了“新渝线”道路建设项目,得到市、区交通部门重点支持。道路总投资750万元,于2015年5月底按照农村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完工。社区领导经常当面说我为修这条路费了不少心,吃了不少苦,我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四、凝聚力量,扶贫帮困
  一是建立扶贫小组。为了充分凝聚社区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活动,全街道22个社区(村)全部建立了扶贫领导小组,分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有力推动了各项帮扶活动纵深拓展。
荷花社区扶贫小组连续几年来采用“帮扶到户,责任到人”方法,5名成员各自联系帮扶两家贫困户。社区主任兼扶贫小组组长张兴斌联系张家组特困户汪根华结对帮扶,去年3月,汪根华患癌症去世,治疗期间欠债12万多元,安葬费用完全靠东拼西凑,在校上高中的儿子汪皓也面临辍学困难。张兴斌带领5位扶贫小组成员每人带捐资200元,带动了社区干部和党员纷纷伸出援手献爱心,总共为小汪捐助资金8600元,帮助他们度过眼前难关,继续留校读书求学。
  近年来,分会还先后引导15家民营企业建立了扶贫小组,组长全部由企业老板自愿兼任。分会注重与这部分企业保持联系,先后推荐35名困难家庭人员进企业打工,帮助他们增加劳务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家庭实际经济困难。
  二是筹集扶贫资金。至去年底分会共筹集扶贫资金36万元,列入街道财政所建立“扶贫资金”专户统一管理使用,主要用于帮助部分创业农户解决生产周转金困难。2013至2016年,四年间分会每年借给5--8家种养业户扶贫资金12万元。
  三是实施智力扶贫。自2010年以来,分会先后推荐7名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免费进入“天海”职校就读,帮助他们解决了因家庭贫困读不起书的实际困难。荷花社区民建组村民程业付五年前患尿毒症,丧失劳动能力。2012年,他儿子程斌初中毕业,中考成绩远超当地高中录取分数线,但因家境特困无法入高中续读。我们将程斌推荐到“天海”职校学习电子专业。学习期间,程斌通过勤工俭学共创收9000元钱带回家,帮助家中修建了三间危房。目前,程斌已毕业在无锡一家电子工厂工作,月收入3500元,担当起全家生活的顶梁柱。截至今年7月,分会选送到“天海”职校的7名贫困生已有5名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我们江宁分会连续十多年在区“三会”业绩考核中名列前位,2009年曾被省“三会”表彰为先进分会,我本人也曾两度被市“三会”评选为先进个人。以往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往后工作需要我们更加努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
苏ICP备2023055283号-1

关注


gh_d5bf5e97c38c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