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828155655.png

未标题-1.jpg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江宁区“三会”赴扶贫第一村赤溪参观学习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07    

  10月22日至29日,在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江宁区“三会”组织驻会人员、分会人员、联系村扶贫小组负责人—行34人,前往长征出发地瑞金、全国扶贫第一村赤溪等地参观学习。大家听讲解,做记录,拍照片,一丝不苟,一步不拉,一处不漏。
  古田会议遗址建筑不多,面积不大,但古田精神永放光芒。在这里举行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标志着毛泽东建军思想的形成。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中央领导同志曾参观考察,使古田会议精神永续。蜡像馆重现古田会议、万里长征、四渡赤水、血战湘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情景,参观一场,受益终身。
  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府,是新中国走来的圣地。大家首先在叶坪参观了一大会址,在英雄纪念碑前,沿着烈士血迹前进,在毛泽东主席住所旁,面对未爆炸弹,惊了一身冷汗。在沙洲坝二大会址集体照相,以示不忘初心,集体传承接力。在红军井旁,大家争着和纪念碑留影,喝着井水,甜在口里,润在心里,表示吃水不忘开井人,幸福不忘老一辈。
  在一江山岛纪念馆大家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仿佛身临炮火连天的战场,观看纪念碑前一座座墓碑,上面镌刻着烈士的名字,他们大多是二十岁的青年。烈士为国捐躯,大家肃然起敬。
  大陈岛,山海一体,水天一色。五十年代二百多名青年响应团中央胡耀邦书记的号召,来到荒芜人烟的大陈岛,开发建设成美丽的东海前哨,东海明珠。习近平、温家宝都上岛视察过。大家参观了垦荒现场,体验到沧桑巨变,一致表示爱我河山,保卫河山,建设美丽河山。
  在宁德,参观了产业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的虎头村,精准扶贫典型的赤溪村。大家走村入户,听介绍,看材料,拍照片,多次在中国扶贫第一村拍照留念。
  赤溪村东临大海,西靠鹤峰,出村的唯一出路是盘踞山间的羊肠小道。农户草屋挂在山半腰,前门听水声,后门听鸟鸣。八十年代初仍有婆媳共穿一条裤子贫困现象。1984年6月“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来信在人民日报发表,引起广泛关注,党和政府启动了全国性的扶贫工作,赤溪村因而得名“中国扶贫第一村”。他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实现了从输血—造血—换血的跨越,大家深受教育。虎头村是宁德产业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典型,大家走进办公室,深入农户家取经学习。
  参观学习两个村,学有所获,学有所悟。认为有五条经验可借鉴:一是坚持正确原则。大家深刻理会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涵义,“三会”作为民间社团组织,只是拾遗补缺的小扶贫,我们要做的扶贫工作,必须纳入政府的大扶贫。这两个村都是畲族,从中央到地方对少数民族都有许多扶持政策,我们要举一反三,把经济薄弱社区纳入市区发展规划,争取扶持政策,发挥后发优势。二是明确发展思路。这两个村群山环抱,物产丰富,但多年来交通不变,物流不畅,产品变不了商品,捧着金碗无处要饭。他们明确提出要想富,先修路 。2014年白天山高速在虎头村开口,2016年初,通向赤溪的四个隧道开通,路更便捷了。赤溪的福鼎白茶,虎头的水蜜桃、刺葡萄成了城市居民抢手货,山间竹子为海产养殖提供了原材。更重要的把青山绿水,乡村风景供外地人享用,带来滚滚财富。三是发展特色产业。赤溪的水电资源丰富,他们移址搬迁22户,帮农户挪穷窝,拔穷根,集体建了桑园发电站。现在700米长安新街,一色三层,粉墙黛瓦,整洁雅致,楼上住户,楼下开店。虎头村的刺葡萄堪称一绝。穆阳水蜜桃种植10000多亩,远销上海,虎头村种植1000多亩。四是兴办乡村旅游。赤溪村一个紧靠太姥山风景区,鲤鱼溪漂流区,青山绿水引来无数游客,人气带来了财气。虎头村春天千亩桃花盛开,花红叶绿,令人叫绝。虎头独特的刺葡萄,在小溪旁种植,小溪上搭棚,小溪边铺路,沟上绿荫蔽日,沟里流水潺潺打造中国第一葡萄沟,形成园、院、沟一体,观美景,尝葡萄别具一格的畲族田园风光。五是坚持精准脱贫。据介绍赤溪村支部书记视频向习总书记汇报百分之九十九脱贫了,现在支部正按照致富路上一个不少、百分之百实现脱贫的目标,打好扶贫攻坚战。
  

 

(吴玉忠)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
苏ICP备2023055283号-1

关注


gh_d5bf5e97c38c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