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会首页
三会概况
文件通知
资讯动态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
专项公示
经验交流
爱心企业
牵线搭桥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动态
/ 本地资讯
多项举措求发展 强村富民共致富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8/07/11
从2016年5月份以来,浦口区桥林街道刘公村作为市、区“三会”整村推进联系点,在市、区“三会”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按照规划,攻坚克难,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以及低收入农户减少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良好、稳定的发展态势。 一、制订发展规划,明确思路目标刘公村是2000年由原刘公村和曙光村合并而成,地处桥林街道以西,村域 7.6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0户,总人口数1932人,现有低保户 30户,低收入纯农户 40户96人。面对这一实际,在市、区“三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调查摸底,反复研讨,制定了刘公村2016—2020年5年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明确了头两年打基础,中间两年促发展摘帽子,最后一年求巩固,再上一层楼,根据这一思路,明确了在2016年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人均收入13216元的基础上,2017年确保达到集体收入150万元、人均收入21615元,今后每年按22%、31%递增的发展目标,推动刘公村进入先进村行列。2017年12月刘公村集体收入和人均收入目标均已实现。 二、狠抓项目引进,让集体经济强起来 一是引进南京三六九养羊专业合作社,占地205亩,注册资金1880万元,主要从事湖羊的养殖、繁育以及品种改良的研究。目前,南京三六九湖羊养殖合作社已建成30幢标准化的羊舍,常年存栏近7200只,总产值达500万元,同时拥有“三六九”、“刘公村”2个著名商标品牌。村以扶贫资金作为股本,一期计划饲养湖羊500只,每年由合作社饲养、销售。由于羊肉价格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合作社本着“地方企业、服务地方”的原则,对村所投入的扶贫资金进行托底,确保10%的年化收益,一期项目预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 二是引进南京市畜牧兽医站《羊健康养殖和疫病控制关键技术模式示范推广》项目,投入资金24万元。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羊群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性能,平均每只羊节约粗、精饲料20.25公斤,节约成本21元。同时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每只羊的收益由206元增加到252元,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81.44万元。 三是依托南京相知秸秆专业合作社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通过将农作物秸秆加工转化为青贮饲料,即响应了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蓝天计划,变堵为疏,又杜绝了焚烧秸秆,同时还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民倍增计划,变废为宝。项目实施至今,共计回收各类农作物秸秆近5000吨,发放各类秸秆回收补助198万余元,农户平均每亩增收150元。 四是对社区集体资产进行盘点,目前3处约1万平方米的集体资产,租赁给三家企业,每年的租金收入12万元。 三、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利用土地增减挂钩工程搬迁的政策优势,将零星、位置偏远的村庄进行整体搬迁,形成连片、成块的土地资源优势。2016年搬迁大应、应南、洼刘三个组、110户,新增耕地约140亩,2017年搬迁尤庄、朱庄、桥头、黄庄、沈家5个组,搬迁农户300户,新增耕地300亩。同时,加大对连片土地的产业引导,2016年底引进“乐水庄园”家庭农场投资800万元,新建100亩连栋大棚葡萄种植基地,种植葡萄品种24个,目前已完成项目40%建设,带动农户就业26户。今后,村将围绕“秸秆养羊—有机肥料特色种植”的循环农业,逐步形成“冬天吃羊肉、夏天摘葡萄”休闲农业发展新路径。 四、精准施策,恩惠于民 一是发挥合作社带头作用,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在湖羊养殖合作社内务工人员达到了120余人,月工资均在3000元以上。其次逐步形成以订单养殖、保护价收购等形式,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 产业化经营模式,直接与农户签订合同118户。 二是实施土地集体流转,让农民坐拥实惠。对前期尚未得到合理利用的400亩土地,通过街道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转让,逐步将土地扭转价格提高至每亩700元,相对于过去农户零散分包的400、500元的土地租金,整整上浮了二三百元,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提高了收入。 三是通过农村增减挂钩搬迁,改善村民生活条件。2016年刘公村土地增减挂钩面积为140亩,2017年搬迁面积超过300亩,村民通过搬迁改善了居住环境。同时,在辖区内保留村庄新建了垃圾房10座,投放50个垃圾桶,配备了保洁员6人,垃圾清运员1人,实现了村里垃圾日日清。刘公村区位较偏,日常交通出行极不方便。为此村与扬子公交浦口分公司协调,开通了“刘七线”村级公交,方便村民日常出行。 四是累计完成了12次就业培训、提供16场专场招聘会,推荐就业60余人。依托市兽医站,开展两期湖羊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人次217人,发放材料180余份,推广农技耘平台26人次。 五是关注老人身心健康,开展慢性病体检服务。投入1万元,去年4-6月份对村里老年人开展慢性病免费体检服务,使参加体检的村民累计达485人次;投入1.2万元,为145人次70岁以上的村民购买了保险;投入近10万元年底对困难人群进行慰问。 六是关注下一代,拓宽助学渠道。村每年都对当年考入大学的新生发放助学金,其中一本3000元,二本2000元,三本1000元,2017年共计发放助学金8000元;在市区“三会”的帮助下,我村的20名贫困学生及两名特困户受到了亚东集团42000元的资助。 五、经过近一年多共同努力,刘公村的各项事业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是村主要经济指标得到了提升。截止2017年12月,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较上年同期提高65%,实现居民人均收入21615元,较上年提高了30%。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提高。投入250万元,修建2.8公里农村水泥路;投入70万元,维修1公里破损严重水泥路面;投入32万元,挖塘扩库57亩;投入资金4万元,为黄庄、叶庄组安装了16盏路灯,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难的问题;投入8万元,修复3年未修的组级道路;投入5000元,为村主要出入口安装减速带;投资11万元,新建业庄组停车场及公共厕所,为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便利。 三是低收入户增收成效显著。2016年脱贫8户,2017年脱贫15户。针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投入13.8万元安排23户、23人就业创业,其中21人通过保洁岗位就业,每人年均增收近3000元;另外两人通过创业途径增收,其中一个通过养殖增收,为该农户购买6只小羊羔,供其饲养,另外一个帮助其购买维修元器件,在福音北街开了一个电器维修点。六、下一步工作打算刘公村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系列讲话精神,实施脱贫精准,措施精准,成效精准,在市区“三会”指导下,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一是进一步因地制宜调结构。逐步引导当地农户由传统“稻麦油”种植往高附加值的葡萄种植转移,帮助农户增收。二是进一步突出特色调产业。计划在调整300亩连片、成块的土地资源,借助S002省道途径刘公村及临近福音台湾风情街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葡萄种植,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形成以葡萄种植为特色产业,集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园。三是进一步招商引资求发展。围绕葡萄特色种植,加大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能人、资金、项目参与到刘公的发展中来,推动刘公快速发展。四是进一步围绕“改”字搞服务。围绕强村富民这一目标,改观念、改作风、改措施,主动靠前服务群众、服务项目,力争使村各项工作取得更大进步。五是进一步管好用好低收入户增收基金。这是带领村低收入户增收脱贫的有力抓手,坚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肃对待,按照与南京三六九养羊专业合作社签订的合同协议,按程序、按要求,严格操作,最大限度地使其保值增值。同时,要把增收基金每年的增值部分全部用于救助本村低收入户农户,使其脱贫一个不落。(浦口区“三会”)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苏ICP备2023055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