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会首页
三会概况
文件通知
资讯动态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
专项公示
经验交流
爱心企业
牵线搭桥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动态
/ 本地资讯
精准扶贫抓重点,补齐短板助攻坚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20/01/08
溧水区扶贫“三会” 2019年溧水“三会”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扶贫“三会”的指导和支持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中心、服务全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局,按照年初制定的“突出两个重点,抓好三项常规,补齐两块短板”的工作思路,求实创新、团结奋斗,在人手少,任务多的情况下,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和省、市扶贫“三会”布置的各项工作。使老区扶贫“三会”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直补工作更加精准完善 连续三年开展的困难户发展项目直接补贴工作,是我区扶贫“三会”在精准扶贫方面开展的积极探索,经过前两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溧水扶贫“三会”的特色,得到南京市扶贫“三会”的肯定与资金支持。根据人均收入9000元以下为低收入农户现行标准,溧水的5944户2018年已经全部脱贫。因此2019年我们对扶贫对象范围进行了适当调整和扩大,改为困难户发展项目直接补贴。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2016年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虽已经脱贫,还要巩固,目前仍然是直接补贴的主要对象;二是范围扩大到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使得直补工作更加精准完善。2019年仍然采取不下计划,不分任务,择优择先确定项目。2019年春节过后就开始,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在四月底前确定了2019年的36个直补项目,并且将补贴资金的50%作为启动资金,全部拨付到困难户。今年的36个项目,质量比以往有所提高,对象更加精准,拨款时间也比往年提前。为加强项目管理,今年委托镇(街)分会进行年终验收,年终凭验收报告拨付项目余款。使项目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精心打磨《老区发展史》 溧水区《老区发展史》经过精心打磨,反复修改,质量进一步提高,已经按市“市”要求,在10月定稿并交出版社。这项工作从2017年10月正式开始,历经两年多时间,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成立了编委会,解决经费问题;在区委党史办的支持下,组建了编辑部,聘请了专业人员组成了写作班子,在2018年底完成送审稿,之后,我们区“三会”自己聘请了有关专家和区四套班子领导及有关部门,亲自把送审稿送上门,征求意见,然后又上门收集意见。经过汇总整理出470多条修改意见。编委会办公室及时组织编辑部人员召开专门会议,按照政治、专一、出版三个方面把关,逐条对照 进行合理性修改。在市“三会”编史指导组的指导下,按照省“三会”2号文件、15号文件和省扶贫“三会”张益新副会长意见和市“三会”要求,又进行了长达10个月时间,几十次的修改,终于正式定稿。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内,区老区扶贫“三会”全力以赴, 打造精品力作,不留遗憾的要求。力争把这部《老区发展史》 编成溧水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三、助学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这是一项深受困难家庭和基层干部欢迎的工作,也是开展精准扶贫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2019年是我们扶贫“三会”资助困难家庭子女就学的第九年。今年在原有两个学校(省溧中和溧水中专)和部分镇(街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拓展到两个学校加所有的镇(街道),实现整区全覆盖。全年安排助学资金25.1万元,占到前八年累计助学资金的46%,资助学生215人,占到前八年累计助学人数的53%。无论助学资金还是助学人数都创历史新高。 四、双扶双赢工作持续开展 对一些没有条件发展项目的低收入农户,通过帮扶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其增加收入,实现双扶双赢,是多年来 总结出来、省、市“三会”一贯做法。我们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省、市“三会”借给我们的周转金230万元,带动143户农户;其中省扶贫“三会”140万元带动98户;市扶贫“三会”当地45户;二是扶贫贷款贴息,带动农户186户;其中市“三会”10万元贴息带动50户,区财政安排的20万元贴息,带动136户。三是溧水农村商业银行安排600万元低息小额扶贫贷款,带动农户180户。该贷款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比较优惠。主要对象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合计带动农户509户增加收入。 五、联系村开始建立长效脱贫机制 洪蓝街道陈卞村是市、区“三会”重点联系村,2019年进入第四年。市“三会”领导十分重视,多次来调研,根据陈卞村地理位置偏僻、土地山林资源贫乏、村级集体经济不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土地和集体资产,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建立长效脱贫机制的发展思路。在政府和方方面面的努力,虽然在2017年脱掉欠发达村的帽子,村级可支配收入超过100万元,但是,从收入结构来看,来源不稳定,有三分之一不能持续,如果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返贫的可能性还是客观存在的。2019年集中精力,开始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按照市“三会”提出的市、区“三会”、所在街道、行政村四方共同出资,增加行政村的发展基金的要求,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陈卞村扶贫发展基金已经达到74万元,并且计划投资100万元购置商业用房,成功后,村集体经济可以增加10余万元。长效脱贫机制开始建立。 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上有所了新的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要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积极开发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市和其他区扶贫“三会”在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组织志愿者队伍方面,有不少成功经验,相比之下,我们在这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仍然存在差距,是一个短板。今年6月中旬,我们组织镇(街道)分会人员到浦口区去学习取经,受到很好的启发。我们梳理了近几年出资扶贫助学1000元以上的人员,已经有100多名,下一步将请政府发文,召开表彰大会,对这些爱心人士进行命名和表彰,进一步推动扶贫志愿者队伍建设。 七、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种活动,“三会”工作充满活力 上半年先后参加中国老促会在湖北恩施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省“三会”在镇江召开的第六届理事工作会议,溧水老区扶贫“三会”被评为省项目管理先进单位得到并且省扶贫“三会”的表彰;接待省扶贫“三会”调研活动一次,市扶贫“三会”调研活动五次;接待兄弟区来溧交流三次;参加市“三会”编史专题会议近10次;组织镇“分会”出去参观学习等。通过这些活动,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学到了经验,增强了活力,推动了工作。特别是镇“分会”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为了响应中国老促会号召,讲好老区、老促会、老促会扶贫三个故事我们专门出台了奖励办法,并且在考虑充实人员加强队伍建设,这块短板有望得到加强。积极参加市“三会”组织的99公益日活动,开展“项目直补助脱贫”网上募捐,在人手少,时间短的困难情况下,仍然超额完成市“三会”下达的任务,实际捐款1.95万元,获得腾讯基金会配捐0.13万元,南京市慈善总会配捐1.25万元,合计筹款总额3.33万元,捐款记录650人次。 2019年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与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三会”的要求,还有一定 距离。如在调研和宣传方面,文章相对较少,扶贫志愿者队伍建设相对较迟。这些都是今后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溧水区扶贫“三会”
2019年溧水“三会”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扶贫“三会”的指导和支持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中心、服务全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局,按照年初制定的“突出两个重点,抓好三项常规,补齐两块短板”的工作思路,求实创新、团结奋斗,在人手少,任务多的情况下,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和省、市扶贫“三会”布置的各项工作。使老区扶贫“三会”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直补工作更加精准完善
连续三年开展的困难户发展项目直接补贴工作,是我区扶贫“三会”在精准扶贫方面开展的积极探索,经过前两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溧水扶贫“三会”的特色,得到南京市扶贫“三会”的肯定与资金支持。根据人均收入9000元以下为低收入农户现行标准,溧水的5944户2018年已经全部脱贫。因此2019年我们对扶贫对象范围进行了适当调整和扩大,改为困难户发展项目直接补贴。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2016年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虽已经脱贫,还要巩固,目前仍然是直接补贴的主要对象;二是范围扩大到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使得直补工作更加精准完善。2019年仍然采取不下计划,不分任务,择优择先确定项目。2019年春节过后就开始,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在四月底前确定了2019年的36个直补项目,并且将补贴资金的50%作为启动资金,全部拨付到困难户。今年的36个项目,质量比以往有所提高,对象更加精准,拨款时间也比往年提前。为加强项目管理,今年委托镇(街)分会进行年终验收,年终凭验收报告拨付项目余款。使项目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精心打磨《老区发展史》
溧水区《老区发展史》经过精心打磨,反复修改,质量进一步提高,已经按市“市”要求,在10月定稿并交出版社。这项工作从2017年10月正式开始,历经两年多时间,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成立了编委会,解决经费问题;在区委党史办的支持下,组建了编辑部,聘请了专业人员组成了写作班子,在2018年底完成送审稿,之后,我们区“三会”自己聘请了有关专家和区四套班子领导及有关部门,亲自把送审稿送上门,征求意见,然后又上门收集意见。经过汇总整理出470多条修改意见。编委会办公室及时组织编辑部人员召开专门会议,按照政治、专一、出版三个方面把关,逐条对照 进行合理性修改。在市“三会”编史指导组的指导下,按照省“三会”2号文件、15号文件和省扶贫“三会”张益新副会长意见和市“三会”要求,又进行了长达10个月时间,几十次的修改,终于正式定稿。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内,区老区扶贫“三会”全力以赴, 打造精品力作,不留遗憾的要求。力争把这部《老区发展史》 编成溧水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三、助学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这是一项深受困难家庭和基层干部欢迎的工作,也是开展精准扶贫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2019年是我们扶贫“三会”资助困难家庭子女就学的第九年。今年在原有两个学校(省溧中和溧水中专)和部分镇(街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拓展到两个学校加所有的镇(街道),实现整区全覆盖。全年安排助学资金25.1万元,占到前八年累计助学资金的46%,资助学生215人,占到前八年累计助学人数的53%。无论助学资金还是助学人数都创历史新高。
四、双扶双赢工作持续开展
对一些没有条件发展项目的低收入农户,通过帮扶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其增加收入,实现双扶双赢,是多年来 总结出来、省、市“三会”一贯做法。我们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省、市“三会”借给我们的周转金230万元,带动143户农户;其中省扶贫“三会”140万元带动98户;市扶贫“三会”当地45户;二是扶贫贷款贴息,带动农户186户;其中市“三会”10万元贴息带动50户,区财政安排的20万元贴息,带动136户。三是溧水农村商业银行安排600万元低息小额扶贫贷款,带动农户180户。该贷款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比较优惠。主要对象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合计带动农户509户增加收入。
五、联系村开始建立长效脱贫机制
洪蓝街道陈卞村是市、区“三会”重点联系村,2019年进入第四年。市“三会”领导十分重视,多次来调研,根据陈卞村地理位置偏僻、土地山林资源贫乏、村级集体经济不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土地和集体资产,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建立长效脱贫机制的发展思路。在政府和方方面面的努力,虽然在2017年脱掉欠发达村的帽子,村级可支配收入超过100万元,但是,从收入结构来看,来源不稳定,有三分之一不能持续,如果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返贫的可能性还是客观存在的。2019年集中精力,开始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按照市“三会”提出的市、区“三会”、所在街道、行政村四方共同出资,增加行政村的发展基金的要求,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陈卞村扶贫发展基金已经达到74万元,并且计划投资100万元购置商业用房,成功后,村集体经济可以增加10余万元。长效脱贫机制开始建立。
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上有所了新的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要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积极开发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市和其他区扶贫“三会”在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组织志愿者队伍方面,有不少成功经验,相比之下,我们在这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仍然存在差距,是一个短板。今年6月中旬,我们组织镇(街道)分会人员到浦口区去学习取经,受到很好的启发。我们梳理了近几年出资扶贫助学1000元以上的人员,已经有100多名,下一步将请政府发文,召开表彰大会,对这些爱心人士进行命名和表彰,进一步推动扶贫志愿者队伍建设。
七、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种活动,“三会”工作充满活力
上半年先后参加中国老促会在湖北恩施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省“三会”在镇江召开的第六届理事工作会议,溧水老区扶贫“三会”被评为省项目管理先进单位得到并且省扶贫“三会”的表彰;接待省扶贫“三会”调研活动一次,市扶贫“三会”调研活动五次;接待兄弟区来溧交流三次;参加市“三会”编史专题会议近10次;组织镇“分会”出去参观学习等。通过这些活动,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学到了经验,增强了活力,推动了工作。特别是镇“分会”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为了响应中国老促会号召,讲好老区、老促会、老促会扶贫三个故事我们专门出台了奖励办法,并且在考虑充实人员加强队伍建设,这块短板有望得到加强。积极参加市“三会”组织的99公益日活动,开展“项目直补助脱贫”网上募捐,在人手少,时间短的困难情况下,仍然超额完成市“三会”下达的任务,实际捐款1.95万元,获得腾讯基金会配捐0.13万元,南京市慈善总会配捐1.25万元,合计筹款总额3.33万元,捐款记录650人次。
2019年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与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三会”的要求,还有一定 距离。如在调研和宣传方面,文章相对较少,扶贫志愿者队伍建设相对较迟。这些都是今后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苏ICP备2023055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