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828155655.png

未标题-1.jpg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振兴苗木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20/04/20    

  “往左边一点,慢慢放下来。”近日,在浦口区汤泉街道泉东村码头,来自山东、山西、陕西的大货车正在缓慢进场,码头里面,河南货运司机杜华灿,在经过扫码注册“宁归来”以后,便马上投入工作。




  作为江苏省“苗木之乡”,汤泉家家户户种植苗木,面积超4万亩。码头,是街道集中销售苗木的地方,刚从地里采挖上来的雪松、玉兰、红叶石楠被整齐摆放,等待装车。从卖苗木,到挖苗、码苗、卖草绳,当前,汤泉人早已脱离单一的苗木销售,万户居民参与其中,“玩转”苗木产业链。 

  56岁的周风财家住楚韵花香景区,门前的小院里种着各类绿植,他经营着一家土菜馆,受疫情影响,土菜馆一直没开张,“幸好,我还有40亩地,这时候正是卖苗木的时节。”周风财告诉记者,已经有客户预订了他家20棵雪松,“客户要的是二级苗,我马上要去地里挖出来,他们明早来取。”

  周风财说的二级苗,是苗农们对苗木的“定级”。在汤泉,苗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二级算是中档的,大概4米长,生长年限大约是7年。”

  苗木销售有两大旺季,第一次是在3月到5月,第二次则是国庆前后一个月,每当这时,汤泉最为热闹,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车纷纷涌入这个绿色小镇,最多时能绵延几公里。

  记者了解到,苗木销售是当地居民最大的收入来源。一棵被定义为二级苗的雪松价格约70元,而一棵一级苗则高达1000元。当前,街道每日销售额约160万元,虽然受疫情影响,苗木销售相比往年有所滞后,但截至目前,全街道苗木销售额已达3000多万元。

  与周风财不同,瓦殿村村民杨业庆除了卖苗木,还卖体力。初见杨业庆,皮肤黝黑、身形瘦高、手脚利索,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是他十年码树苗的最好见证。

  “码农”,是汤泉人对这一特殊职业的称呼,指的是专门在货车上负责整理树苗、将它们摆放整齐的一群人。“由于树苗形状不一,苗子细长、底部宽大,这种不规则形状很占据空间,所以必须有专人负责整理,既能防止底部土壤疏松掉落,也能最大程度利用空间。”杨业庆说。

  记者了解到,每一个“码农”工资按车计算,码完一车2米以下的小苗木可获得200元,一年两大销售旺季,单靠码树每人可挣得3万多元。

  在汤泉,赚钱的不止“码农”,还有专门挖苗木的人。一直以来,挖苗都没有可利用的机器,只能完全依靠人力。挖苗工资采取计件制,一棵重量在150到200斤的苗木,需要两人共同采挖,价格约在25至30元,在两人配合较好的情况下,每天可采挖50棵,人均收入约700元。

  汤泉街道农服中心主任何成山告诉记者,目前,街道采挖苗木的劳动力主要来自临近的安徽泗县,高峰时约有四五千人从泗县赶至汤泉租房,“他们每年一般在汤泉住上四五个月,每人可赚10余万元,这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从苗木码头出来,记者来到三泉社区,看到不少售卖草绳的店面。原来,苗木售卖要经过长途运输,为了增加成活率,苗木连根带土采挖出来后,便迅速用草绳盘起来。草绳可以随苗木一起栽种,自然降解后变成肥料,促进苗木生长,一举两得。一位店主告诉记者,当地不少老人都有搓草绳的手艺,草绳售卖按件计价,一捆草绳可卖50—60元,也算是挣点零花钱。

  汤泉街道是江苏省苗木之乡,江苏省重点苗木基地,全国第六批一村一品示范镇,苗木种植面积4.0275万亩,品种有雪松、广玉兰、、白玉兰、红叶石楠等200多个,有苗木企业128个,苗木类家庭农场25个,苗木专业合作社51个,苗木协会1个,苗木类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个,苗木经纪人1020人,从业人员9500人, 作为亩产值高达5000元的高效农业,苗木产业已经成为汤泉街道富民增收的基础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年销售额高达3.5亿元,主要销往山东、上海、北京、浙江、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10多个省市,全街道农户60%—80%的收入来自苗木种植和销售。在汤泉,苗木产业已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带动农村低收入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汤泉街道扶贫分会 何成山)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
苏ICP备2023055283号-1

关注


gh_d5bf5e97c38c_258.jpg